第九卷帝國第九十章使節(下)(1 / 2)

江戶最早由日本豪族江戶氏所統治而得名,是關東的戰略要地,最早由扇穀上杉氏家臣太田道灌築城於此,1590年德川家康入城後進行擴建,至1636年德川家光時完成。

此時距離江戶城築好不過數年時間,已是日本的第一大城,江戶作為德川幕府統治的中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日本上流人土過來居住,比之多年的貿易重城長崎,鹿兒島等城還要繁華幾分。

李淮庸和李遵等大唐官兵隨著日本引路的官員一路走來也是嘖嘖稱奇,這裏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街道上甚至使用了大唐進口過來的水泥築路,道路兩邊一排排的房屋修得華美無比,若不是來來往往穿著和服的日本女人踩著木屐碎著腳步走路,偶爾一兩個佩著長刀,紮著一根衝天朝天辮的浪人武土神氣走過,李淮庸甚至會以為這是走在大唐江南的一個城市。

看到大唐過來的官員一臉驚訝的樣子,領頭接待的永井熊之助大為得意,問道:“上使大人,你看敝國此城如何?”

永井熊之助是德川家光的侍童,從小和德川家光一起長大,在幕府中是一個實權人物,這次大唐天使第一次到達日本,事關重大,由他來迎接,也足可以看到德川家光對永井熊之助的信任。

“不錯,本使觀之城中房屋華麗,街道整潔,男女穿著多有絲服,實仍繁華之地。”李淮庸倒是真心讚美,他出使過多國,南洋一帶屬國的國都固然遠不如此時的江戶,就是萬裏之遙的莫斯科,比起江戶來更是差得太遠。

永井熊之助更是得意:“上使大人,不知比長安如何?”

李遵在旁邊聽得大怒:“大膽,爾之蕞爾小國,安敢和****京師相比?”

永井熊之助眼中怒容一閃,卻馬上彎下腰,不住的道:“哈、哈、哈,在下猛浪,在下猛浪。”

李淮庸笑道:“不必如此,不過,想必是閣下沒有到過長安之故。”言下之意,自然是說永井熊之助若到了長安,就不會有這個想法。

永井熊之助又是連忙彎下腰道歉,心中卻是大不以為然,江戶城建好之後,曾多次請過荷蘭人來城中參觀,見過江戶城的荷蘭人無不稱讚,整個歐洲無一城能比得上江戶城,讓日本人大為得意。

日本雖然對****上國敬畏有加,對荷蘭人也同樣如此,由於大唐對番屬國的各項技術知識嚴格限製,由荷蘭人傳入日本的西洋學術在日本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場,日本國內稱之為蘭學,雖然還不能和****傳入的儒學相比,卻已形成了異軍突起,正在慢慢蠶食儒學的地盤。若不是前些時候荷蘭兩次敗在大唐的艦隊下,連他們的重要基地巴達維亞也被大唐攻下,日本的有識之士末必沒有借荷蘭和****相抗的心思,江戶城能得到荷蘭人如此稱讚,日本人自然認為即使不能和長安相比,也相差不多。

李遵對於永井熊之助的神態看得一清二楚,哼了一身,到了前麵轉彎時卻不跟著日本人的腳步,而是帶著人向一條小巷走去。

永井熊之助吃了一驚:“上使留步,大將軍府不在上使所去的方向。”

李遵對日本人的呼喊理也不理,頭也不回的向小巷走去,永井熊之助無奈,隻得看著李淮庸,李淮庸笑了笑,也跟著走進小巷,幾名日本人都不知所措,永井熊之助也隻得跟在後麵。

這條小巷隻有百米左右,穿過小巷頓時又到了一條街道,這條街道和剛才日本人帶著走的截然不同,街道兩旁都是低矮的木屋,路上的行人衣著破爛,街上到處是垃圾,汙水,一不小心就會踩到牲畜的糞便上。

李遵一行衣著鮮麗,很快便引起了街道兩旁的日本人注意,都好奇的望了過來,隻是注意到他們身上的武器,又轉過頭去,沒有一個人敢上來搭訕。

城市有富人必然有窮人,江戶雖然是日本現在最大的城市,也不可避免分成富人區和窮人區,永井熊之助帶著李淮庸和李遵等人走的是江戶的富人區,被稱為山之手,他們包括大名的住宅區和旗本的住宅區,自然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而現在李遵等人出現的街道卻是居住著一些小商小販和手工藝匠人,他們主要從事隅田川的水上運輸、江戶港的物資集散以及種種商業活動,日本人稱之為下町,這些人隻能算勉強糊口,他們的環境也好不到哪兒去。

李遵哼了一聲:“如此也配和長安相比。”

幾名日本人臉上紅了一紅,哈依了幾聲,永井熊之助臉上更是精彩,以前接待荷蘭人時從未有這樣的事,他哪知道李遵會知道江戶的貧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