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皇帝眼也不眨一下,就令人將禮物全部收下,而且根本沒有提賞賜之事,亞馬留見皇帝收入禮物,心中的不安暫時放了下來,他再行了一個禮,就退出了大殿。
對亞馬留來講,現在每一天的時間都寶貴無比,隻是如果馬上提出向大唐借兵,大唐的官員都會看出他此行恐怕是拉人下水,包藏禍心,亞馬留並不敢冒險,而大唐雖然早有準備,也不能先開口,隻得暫時忍耐。
接下來的數天裏,亞馬留開始按照原先的計劃,帶著大量的禮物結交大唐的重臣,已得到皇帝指示的大臣都笑嘻嘻的收入了亞馬留禮物,並對亞馬留極為客氣,讓亞馬留心下大定,三天之後,正式向大唐提出荷蘭人正在攻擊馬六甲,大唐作為葡萄牙的宗主國,負有保護屬國的重任,要求向大唐借兵擊退荷蘭人。
盡管李鴻基也心急馬六甲的戰事,但欲速則不達,亞馬留正式提出借兵請求後,李鴻基反而指示禮部和兵部的官員慢慢和亞馬留一行談判,亞馬留頹然的發現,大唐的官員好象早有準備,定好了出兵的各種條件,葡萄牙人不但要為止付上一大筆軍費,而且戰後馬六甲還要歸雙方共管。
這份條約一簽,馬六甲就徹底由葡萄牙人手中落入大唐手裏,名義上雙方共管,但大唐無論是財力,物力還是軍隊的實力都遠強於葡萄牙,最重要的是馬六甲距離大唐遠比葡萄牙近,一旦讓大唐的軍隊駐紮進去,最終的結果肯定是葡萄牙麵臨被擠出去的局麵。
不過,好在亞馬留來時就作好了準備,馬六甲寧願落到大唐手中也不能落入荷蘭人手裏,否則再和東方貿易時,葡萄牙的商船恐怕就不得不繞道雅加達,不但航程增加,也更加不安全。
最後拖了數天,大唐寸步不讓,亞馬留隻得忍疼簽字,事實上就是他不簽字也行,荷蘭人顯然是下了決下要拿下馬六甲,沒有大唐的援軍,馬六甲失陷在荷蘭人手中肯定是定局。
亞馬留一簽完字,就急匆匆催促大唐的水師開始向馬六甲方向進軍,並派出一部分人返回向馬六甲的葡萄牙總督回報,而他自己不放心,生怕大唐會中途反悔,則留在長安,如果大唐的意圖有變,他也可以頭一個知道。
其實不需要亞馬留催促,在他提出借兵的同時,朝庭已派人通知南海艦隊開始向馬六甲方向出發,甚至東海艦隊也抽調了一半的力量組成一隻龐大的艦隊向馬六甲方向馳援,大唐比葡萄牙人更不願意馬六甲失落。
荷蘭人占據了台灣,大唐早晚要與荷蘭人一戰,如果馬六甲落到荷蘭人手裏,兩國交惡時就意味著大唐向西方的貿易路線落到敵國手中,如果沒有這個機會就算了,如果有機會卻沒有把握住,這是大唐皇帝絕對難以容忍之事。
如果亞馬留知道大唐其實對馬六甲是如此緊張,絕對不會簽下如此屈辱的和約,可惜,雙方的情報差距太大,亞馬留也實在難予堅持下去。
馬六甲依然是炮聲隆隆,荷蘭人對這裏的進攻已達二個月了,葡萄牙山城的外圍據點已被荷蘭人的戰艦清除的一幹二淨,已經有數千名荷蘭人開始了登陸作戰,整個葡萄牙山城下血痕累累,從城上往下看,到處是斷臂殘肢。
葡萄牙的指揮官馬斯卡雷尼亞少校站在山城的城牆上宛如一杆標槍,看著衝上來的荷蘭人,毫不眨眼,等荷蘭人進入射程,用力的揮一下手:“命令,正麵方向,開始炮擊。”
“轟隆隆”的聲音在城頭上響起,頓時升起了一股股濃煙,十數發炮彈落入正在前進的荷蘭人中間,濺起了一朵朵血花。
荷蘭人離得最近的戰艦上也接著升起一股股濃煙,炮彈呼嘯著砸到了城牆上,這些天來不停的消耗,城中的大口徑炮彈已是不足,這使得荷蘭人的戰艦再無顧忌,可以抵近射擊,好在山城修建時全部用的是粗大的麻石,否則,城牆早已被荷蘭人攻破,就是現在,巨大的麻石城牆也全是坑坑窪窪。(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