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開春,前往草原上的民眾駱驛不絕,陝西、山西等地邊界的地方官府都忙得團團轉,皇帝下令務必要使自願前往北方開墾的民眾不餓飯,不挨凍,沿途各個城池都要作出接收移民的準備。
為了確保這麼多民眾遷移的安全,皇帝對漠北軍團長下令,出動一個軍的部隊對遷移的民眾提供幫助,協助地方官府安置好移民。
如今整個草原上還是地廣人稀,漠南,漠中,漠北縱模數百萬平方公裏的草原上,總人口不超過二百萬,平均一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不到0.5個人。
通過這些年朝庭一直不停移民的努力,草原上生活的漢人已占了六成,但遷過去的漢人隻能依城而居,沿途遷移的民眾行進在草原上,依然是數十裏荒無人煙。有了軍隊的護衛,才讓他們安心下來。
草原上忙忙碌碌,其他地方也是一片繁忙,福建省最繁華的港口城市泉州,這裏最大的造船廠內正在舉行一艘新艦下水儀式。
今天的這艘船對於東海艦隊有劃時代的意議,這艘船的排水量達到了一千二百噸,裝有重炮七十二門,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東海艦隊稱得上戰列艦的有十五艘,其中有五艘排水量也達到了一千噸,最重要的是今天下水的是唐軍第一艘不用帆而用蒸汽機推動的鐵甲船。
現在唐軍純木板的戰艦已經沒有了,東海艦隊成立以來,花了近二年的時間,將以前的戰艦都改造了一遍,大部分加上了鋼板,真正成了一支鋼鐵艦隊,也這是為什麼現在才隻有一艘新艦下水的原因。
一艘巨大的艦隻已停好在艦泊上,這隻巨大的戰艦外麵全部由金屬包裹著,甲板上閃著明亮的金屬光澤,船體塗上的是尉藍色的油彩,上麵幾個閃亮的大字“鄭和號。”
這幾個大字顯示出唐軍海軍的決心,二百多年前鄭和率領的那隻龐大艦隊的身影還停留在許多人心中,停留在這支艦隊經過的異國他鄉,唐軍如今要做的就是重新恢複鄭和時海軍的榮光。
鄭和號重量雖然和赦搖旗的旗艦差不多,事實上船身卻要小一些,排水量隻有一千二百噸,他自身的重量卻有近八百噸,采用的是雙層甲板,所有的火炮都裝在下甲板,並在船體兩側開出炮門,此時炮門都用帶鉸鏈的炮門蓋關閉,看不到鄭和號的炮口。
大船的四周係滿了纜繩,將近千噸重的大船牢牢的固定在船台上,上層甲板上站了兩排整齊的水兵,仿佛塑像一般一動不動。由於沒有帆,不用大量的人力來升帆,收帆,隨著調整帆的角度來靠風力行駛,戰艦上的人員除了十幾個操作手,全都是戰鬥人員。
東海艦隊總督赦搖旗親自指揮此次下水儀式,唐軍東海艦隊的高官都已站在觀禮台上,赦搖旗一直掏出手中的懷表,聽著表針滴滴走動的聲音,見指針快到預定位置,吸了一口氣,喝道:“準備下水。”
船上的數十名水軍全身緊繃,將手放在纜繩上,開始準備解開纜繩。
“預備,三、二、一,放!”
“砰、砰、砰”甲板上的水兵開始鳴槍,水軍趕緊將自己負責的纜繩解開,船台上麵的滑輪開始飛快的打著轉,失去了纜繩的束縛,大船開始緩慢的劃入水中,水流向兩邊湧去,船員隻覺得一陣搖晃,巨大的船體已經入水。
“嘟。”的一聲汽笛大響,船上兩支高大的煙倉開始冒出一陣陣黑煙,接著是吭哧,吭哧的蒸汽機啟動的聲音,隨著機器啟動,船體就象輕盈的魚兒一樣動了起來,接著速度越來越快。
“成功了。”站在觀禮台上的數千名水師官兵都熱烈的鼓起掌來。
李劬站在鄭和號的駕駛室內,扭頭向身後漸行漸遠的觀禮台看去,心中湧起一股興奮之情,從今天開始起,大唐第一艘蒸汽艦就是他的坐駕。
東海艦隊在他之上雖然有正副總督赦搖旗和鄭彩兩人,李劬隻能排第三,可是赦搖旗和鄭彩兩人都啥不得離開至少了隨了他們數年的戰艦,又對這艘新式戰般充滿了懷疑,這艘最新的戰艦就隻能成為李劬的坐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