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不會意味著放棄吧(1 / 1)

很多起點的大神都說,寫小說是一條注定孤獨的路。

有多孤獨呢?就孤獨到用不切實際來形容吧!

從十幾歲懷抱著作家夢的少年,到二十幾歲仍然懷抱作家夢的青年……在這一段路上,許多關於理想的話題都是盲點!

為什麼是盲點?因為同行的人中,有人擁有創業夢;有人擁有繼承家業夢;有人擁有繼續深造學業夢……隻有一個傻瓜擁有作家夢,恰巧的是,這個傻瓜具備了所有不能夠成為作家的條件。

什麼樣的條件是不能夠成為作家的條件?恐怕你能想到的都有部分原因。

而ta,這個傻瓜,將自己所學到肮髒的方式放進了夢想裏,不經意間就破壞這份純真。沒有獲得肯定不要緊,但是否定的聲音不斷響起,哪怕再怎麼刪除屏蔽也忘不掉這種感覺。

直到有一天,二十幾歲的青年在家裏客廳蹦蹦跳跳的拿東西,長輩說了一句:“孩子終究是孩子,走路都得蹦蹦跳跳……”

二十幾歲可不是一個孩子的年齡。從那以後,ta的腳步慢慢變得沉重,想要努力腳踏實地地走路,可是那種感覺一點都不舒服,仿佛大地長出無數隻觸手抓住了腳,並將原本用來飛翔的翅膀折斷。生來如何就這樣被強行改變。

盡管如此,盡管生活多了許多不易,盡管周圍滿是不擇手段且虛偽肮髒的人,ta也義無反顧的加入其中,成為了所謂虛偽肮髒的一份子。

從此ta隻記得,在追逐那顆名為作家的繁星時,ta的心靈無比純淨,哪怕曾經的不擇手段,也改變不了把純真和夢想作為最後底線的堅持。

堅持走的那條路,跟多時候都會走偏。正因為是隻有一個人走的路,所以孤獨也實屬正常,走偏一些也不影響旅途的繼續。

那片路上滿是星海,孤獨在閃亮的星星,總有一顆屬於每個不同的追夢人。

許多人都覺得,追夢路上的風景才是最重要的。追夢有時候需要的附加條件很多,不是不夠勇敢,也不是不夠堅定,隻是身邊有許多需要去在乎的人,因此也不得不分開部分精力去照顧。

回想起來,陪伴整個青春的夢想,從年齡的稚嫩到年齡的成熟,夢想一直沒變。十幾歲的構思和二十幾歲的構思都是為了繼續前進。即使路上不斷的被“生活”俘虜,也沒有忘記那份真實的感覺。

隻有處在追逐夢想的星海下,沒有麵具掩蓋的表情不再豐富多彩時,才能從綻放的笑容中看到眼底的一抹快樂,那副場景在腦海中將會無比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