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姚誌蓬點頭,“哈哈哈”他爽朗的笑聲傳了過來,“說起姚家村的變化,我這個當村長的真是感到榮光,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和奮鬥,我們姚家村已經從貧窮走向了小康生活,我們要感謝老一輩革命黨人的付出,沒有他們的努力,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我奶奶也送我大伯去參軍,那個時候我父親還小,我大伯是我爺爺奶奶的最大的兒子,我時常聽我父親講起這段往事。”
姚慶紅點頭,“是的,村長家也和紅軍有緣,您給大家講一講您家和紅軍的故事!”
“哈哈,好啊,你的外婆尹玉梅和三位女紅軍結緣,三位女紅軍留宿在你外婆家,留下一段軍民魚水情的佳話,我們家也和紅軍結緣,我爺爺曾經掩護過紅軍的傷員。”
“當時有一名紅軍戰士受了傷,住到我爺爺家裏,我爺爺發現這位年輕的紅軍戰士身上的傷還挺重,肩膀上、腹部都有傷,不斷的流血,必須進行醫治,要不然時間拖得久了,傷口就會發炎,甚至潰爛。”
“當時馮連長帶的止血藥和消炎藥不夠多,給傷員上藥,還需要後續藥物,如果沒有及時供應,年輕戰士的生命就保不住,馮連長和我爺爺商量,我爺爺就答應去鎮上找醫生給止血藥和消炎藥。”
“要出姚家村去鎮上就會有危險,管不了那麼多了,我爺爺和牛大爺一起喬裝改扮,出了姚家村,走最近的路去鎮上,聯係平日裏關係最好的醫生,梁育銘醫生為人十分正直善良,也是一位愛國名醫,他聽我爺爺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十分支持革命,就給了爺爺止血藥和消炎藥,為了避免爺爺和牛大爺往返奔波,就給了一個月的藥量。”
“其他的藥物,他會再去想辦法!”
“爺爺道了謝,就帶著牛大爺深夜裏返回了姚家村,回到姚家村,見到了馮連長,拿出梁育銘醫生給的止血藥和消炎藥,給受傷的紅軍戰士外敷內服,經過多日的治療,紅軍戰士的病情終於得到了有效的控製,傷口也不再流血,紅軍戰士也有了精神,能喝下小米粥了。”
“馮連長要帶著紅軍啟程,不能帶著這位傷得很重的傷員,就和我爺爺商量,當時我爺爺還是姚家村的村長,商量把傷員留在我家修養,等傷員的傷好了以後,讓傷員再去尋找部隊。”
“這要冒很大的風險,萬一被發現了,就會連累到我們家,可是爺爺作為村長,絲毫都沒有猶豫,點頭答應了,同意讓紅軍傷員留在我家修養。”
“馮連長很高興,他就是馮誌康團長的爺爺,馮連長也是老紅軍了,他進駐姚家村時,還能年輕,也就二十出頭的模樣,長得濃眉大眼,英氣勃發,正直善良,我看到馮誌康團長就想起他的爺爺馮連長。”
“馮連長對我們老百姓就像對待自家親人一樣,他帶領他們連隊的紅軍和老百姓吃住都在一起,還規定不能麻煩打擾到老百姓,在院外架起鍋灶,生火做飯,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部隊紀律嚴明,違反者要受到極為嚴格的處分。”
“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好評,人民軍隊從人民中來,人民軍隊走到哪裏都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和支持,老百姓自己省吃儉用,把節省下來的糧食供給部隊,那是一種深厚的情誼,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都對那個年代有著深厚的感情,雖然那個時候條件十分艱苦,老百姓們缺衣少食,家裏又十分貧窮,但是大家心都很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你幫我,我幫你,氛圍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