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征兆(1 / 2)

“大妮啊,你這一大早的是去鎮上啊?明兒再去吧,看這天紅的跟滴血似的,待會兒怕是要有大雨呢。”

老一輩有句俗語叫‘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因此,雖然牛大娘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也知道今天天氣估摸會不好,反倒是戴妮這種從現代穿過來,自認受過高等教育,已經習慣了聽天氣預報出門的人這五六年來一直對此半信半疑。

不過,她也不是那不識好歹的,而且今天這天空紅的委實詭異了些,隻是她有不得不出門的理由。她十天前從鎮上書畫鋪子接的抄寫話本的活計已經到時間了,前兩天從山上采摘回來的白芷也得趕緊送到鎮上藥鋪賣掉。最重要的是,她婆婆的藥喝完了,她得去鎮上再抓幾副藥,可是家裏已經沒有多少銀錢了。

想到穿過來這五六年,兢兢業業抄書、采藥也沒能存下幾個銅板,老婆婆的病還一天比一天嚴重,戴妮也有些發愁,不過她天性樂觀,臉上依然帶著笑道,“沒事的,大娘,我帶了蓑衣,我娘的藥吃完了,我去鎮上買兩副藥,很快就回來了。”

“那你可得快著點,看著這天啊,不定什麼時候就得落雨,我剛還看到螞蟻搬家了……回來要是來不及啊,你就去坐了我們家老頭子的牛車一起回來,他今天給大錘送豬肉去鎮上了。不要你錢……”

戴妮人長得清秀可人,性子好,還識字、懂醫術算是村裏數一數二的能耐人,村裏沒有不喜歡的。隻可惜這孩子命不好,十一二歲時隨家人逃難流落到鄭家莊成了陳家獨子的童養媳,三年前眼瞅著小兩口就要成親了,陳家那孩子到府城趕考遇上劫匪沒了……家裏就剩她跟一個老婆婆相依為命。不過村裏人也都知道,她那老婆婆拿她當女兒待,並不要她一直守著,早早就放出話來,守喪結束就給她說親,如今也到時間了,隻是她自己非得嫁人也要帶著老婆婆這才讓好些村裏人息了心思。

“好嘞,我知道了,謝謝大娘,大娘,我先走了。”戴妮不知道牛大娘心裏正尋思著她的事,隻答應一聲,就又加快腳步走遠了。村裏離鎮上二十多裏地,她可得快點走,不然回來得天黑了。

戴妮穿越的這個鄭家莊屬於徐州府平原縣治下,此地多山,鄭家莊背靠的大山差不多得有一千多米高,綿延數百裏。

從鄭家莊出去往鎮上去就隻有這一條路,戴妮一路緊走慢走,走了一個多時辰才到平安鎮上。

平安鎮雖然隻是一個小鎮,卻是這方圓百裏唯一的城鎮,因此還算繁榮。鎮上有兩條主街,街道兩旁大小商鋪林立,人流往來如織。

戴妮先到書鋪裏把抄好的兩本話本交給掌櫃的,得了四百文銅錢,又拿了一遝抄寫紙跟掌櫃的換了一本最近比較好賣的話本,然後才匆匆趕往鎮上唯一一家藥鋪——濟安堂。

濟安堂現任東家姓姚,全名姚先安,是陳家旁邊鄰居鄭家大姐杏花的丈夫。據傳姚家先祖那是給京城裏的皇帝老爺看過病的,醫術相當了得,後來因為一些宮闈秘事,逃離京城後在平安鎮落戶開了這家濟安堂。算算時間,這濟安堂到今天也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了。

往常因為鎮子不大,濟安堂一直比較冷清,今天也不知道是什麼日子,濟安堂門前好些人排隊候診,戴妮隨便聽了兩耳朵,好些人都是心慌什麼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氣太熱的關係。

“大妮?你咋來了?是不是嬸子的藥又吃完了?你幹啥還大老遠跑這一趟,直接讓大錘給你帶回去不就是了?”今天濟安堂人實在多,鄭杏花安頓好孩子就到了前頭來幫忙端個茶,遞個東西什麼的。看到大妮過來,鄭杏花忙一邊顛怪的朝戴妮招手,一邊給她倒茶,“看你這一腦門汗,走的急了吧?先喝兩口水潤潤嗓子歇歇。”

戴妮也不客氣,接過杯子就往嘴裏灌,走了這麼長時間,她也確實渴了。“杏花姐……哪能老麻煩大錘?反正我自己也沒啥事,就過來了”老是讓人幫忙總是不好,而且自己算是守得望門寡,寡婦門前是非多,雖然鄭家莊民風淳樸,傳出去對自己對鄭大錘名聲總是不好聽。

喝完茶,又跟鄭杏花聊了會,眼看著日頭漸高,戴妮開始有點著急,現在時間已經不早了,再拖一拖恐怕杏花姐就要拉她去家裏吃午飯了。“杏花姐,姐夫在忙嗎?我前些日子上山采了一些白芷,想讓他幫忙看看值多少銅錢?再幫我娘抓幾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