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邊界 第一章 背景(一)(1 / 2)

前言

這不是一篇穿著未來科技外衣卻以現代思維驅動的小說。本小說出現的人物的行為與觀點,可能因為那時人類的思維方式與讀者所處時代的思維方式不同而有衝突。

要讀懂本文必需先了解一點:幾乎所有人類看待曆史時都無法體會到古代人們的真實感受,隻能把當代生產力水平的感悟直接代入其中,以自認為更高的視角看待曆史事件。所以往往會覺得古代人的做法是無知的。

例如,在宋朝得到廣泛認可的“程朱理學”,在現代人看來可能就隻是封建思想。

又例如,在以前的人看來“教不嚴,師之惰”,用尺子打學生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後來呢?那叫體罰,被認為隻有心腸惡毒的壞老師才會這麼幹。

以此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再再後來的人又是怎麼想的……

背景一

這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科技的高度發展的時代,基本生產都交給了智能機器人負責。然而要管理無數的生產用智能機器人,各種用途的納米機器人還有智能化公共設施,原本使用的幾台巨型運算處理器已經無法負荷日益龐大的運算力需求。但是人們又不敢無休止地一直建造運算器。因為人們害怕人工智能有一日會因量變產生質變,因此產生意識。巨型運算器一旦被產生意識後的人工智能控製,將成為屠殺人類的屠刀。雖然人工智能一直沒被發現有產生意識的跡象,但人類對此的防備從來沒有鬆懈。

就在這種科技發展與害怕的矛盾中,人類又想出了既能解決運算力不足問題,又能防止萬一人工智能突然產生意識奪取所有運算器控製的方法。人們可以把自己平時生活中用的運算器連接到樞紐運算器上,提高公共或某指定機構的運算效率。這樣運算能力的提升完全控製在每個人手中,讓人們能感覺到未來依然掌握在人類手中。

就連某種法定的數字貨幣也因此改名為“貢獻幣”。因為你的設備連接為運算提供了貢獻,可以獲得相應數目的貢獻幣作為工價。後來其他方麵貢獻和消費也都統一用貢獻幣結算了。

聯邦向全民提供所有的生存資料,而更高的追求就要花費貢獻幣了。例如證明你的理論猜想,就要花費大量貢獻幣購買運算力。當然你也懶一點用貢獻幣繼續提升你自己設備的運算力從而提高獲得貢獻幣的效率,平時隻管玩樂,這樣也能愉快且有質量地過完一生。

另外,由於之前人類協作高度分工,人類在新能源的普及後,醫療、生物、信息、宇航、食物、環境保護、製造等許多方麵都出現“科技大井噴”發展到相對極高的高度。傳統人類的生存威脅逐步減少,基因工程還使人類壽命進一步增加。放在人類麵前迫切要解決的可以說隻剩下最後一座高山:因衰老而死亡。人類堅信,科技終有一天能戰勝衰老,戰勝死亡,而且目標相當接近了,誰都不希望自己就差那麼一點卻先倒下了,所以科技的發展還要繼續加速。

自從“科技大井噴”後,各種新理論體係變得相當複雜,各專精類目間如同溝壑相隔,極難相互理解,更難以結合產生新科技。但科技發展又豈能因此而止步,人們為此創造出了一個係統來,可以匹配兩個理論或技術是否能相互兼容互相促進產生新的理論技術。這樣人們就不用先完整理解完兩個理論或技術後再開始開展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