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終章 大結局(1 / 3)

華朝宣武元年十一月。

新皇所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方錚,率部十餘萬眾,出兵北伐,方錚審時度勢,於軍帳中定下“以夷製夷,借刀殺人”之巧計,致使突厥二部互相殘殺,最後北伐軍齊出,包圍殘殺中的突厥人,將其全部殲滅或俘虜。

此戰畢,曾經坐擁數十萬青壯大軍的突厥兵馬蕩然無存,戰後清點戰果,突厥可汗默啜被華朝大將馮仇刀於戰陣中射殺,突厥國師默棘連和他擁立的小可汗默炬被俘虜,突厥軍士戰死者約十餘萬,另有兩萬餘人被生擒,至此,突厥民族所有的青壯戰士被消滅殆盡,廣袤遼闊的草原上,隻剩數百個老弱婦孺充斥其間的部落,華朝北伐軍兵分五路,由南向北,橫掃草原,將草原上所有的部落盡數集中,往南方遷移。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遷移,奉元帥方錚的命令,所有突厥人集中後,越過榆河,南入長城,近百萬老弱婦孺盡數遷往華朝內地,然後將其以百人為單位,分散之後,強製性命令他們在每州每府每縣每鄉定居,由地方衙門派精熟農事之幹吏,分給他們土地和農具,並教會他們農耕之事,並於當地衙門內造冊落戶立籍。

朝廷也飛快做出了反應,由京城翰林院牽頭,國庫撥出專款,在每個地方建立了公學,公學招生對象是那些不識一字的突厥小孩子,由各地不得誌的文人秀才掌學,教授這些異族小孩學華語,習禮儀,識孔孟,知廉恥,從此徹底廢除了突厥文化和文字,統一以華朝文字為標準文字。

野蠻所造成的損害無非一城一地,可文化的侵略是可怕的,史上多少異族入侵國朝,就算異族坐了江山,可結果呢?最後仍是異族被華朝所同化,華朝數千年的儒家教誨下,相信這些突厥小孩在數年之後,便會徹底忘記自己曾是突厥民族,永遠也不會記起曾經稱霸於草原的突厥民族已被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亡國滅種,數年之後,滲入他們骨子裏的,隻有“子曰”“詩雲”,隻有聖人教誨的三綱五常,他們和所有普通的老百姓一樣,老老實實的讀書,考科舉,立誌做官,忠心事君,兩代之後,他們將徹底變成華朝皇帝治下最恭順的子民。

默棘連和小可汗默炬在方錚的“盛情”邀請下,半拖半押的送往華朝京城,覲見華朝皇帝陛下,從此老死於京城之內。

突厥民族所有老弱婦孺南遷,草原變得空蕩,方錚又以兵馬元帥的名義下了軍令,南起興慶府駐軍,北至幽州駐軍,盡數往北開拔,並於塔山,漠河,開平,榆木川,包括曾經的突厥王庭黑沙城等十餘處地方成立都護府,派重兵駐紮,華朝國境向北擴充了千餘裏,甚至一直延伸至與北方羅刹國交界,北至西伯利亞平原,西至甘陝之西的哈密,所得國土近乎華朝所有國土的三分之一,極大的擴充了華朝泱泱上國的影響,至此,方錚北伐之初所言將草原納入華朝版圖的戰略構想已完全實現。

善後事宜處理妥當之後,方錚率北伐軍開始南撤,挾大勝班師回朝。

路經幽州,幽州城內大小官員和百姓迎出城門三十裏,所有人跪伏道路兩旁,歡欣無比的迎接這支為國立下蓋世奇功的軍隊,百姓們扶老攜幼,帶著精心準備的吃食,熱情的獻給軍容齊肅的將士,不知是誰竟帶著裝滿花瓣的花籃,北伐軍將士所過之處,百姓們紛紛向他們灑出了花瓣,城外花雨漫天,可謂奇觀。

方錚命將士城外紮營,自己則帶了這次北伐中的有功將領進城,並於幽州城內的一家酒樓內大宴犒賞馮仇刀,韓大石,秦重等數十位有功將領。

酒樓老板聽聞打敗突厥的北伐軍元帥方錚在他的酒樓內大宴有功將領,歡喜得幾乎昏厥,當即停止對外營業,專心侍侯這群為國征戰,流血犧牲的民族英雄。酒樓內的廚子打起十二分精神,精心備妥十桌將軍宴,此宴集南北特色風味的菜肴於一體,其珍奇稀貴,可稱豪奢之極,對這些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將領們來說,再豪奢的盛宴都配得起他們的赫赫功勞。

精明的酒樓老板在方錚他們散席歸營之後,馬上命人將方錚宴客的閣樓保存起來,並請文人提序留銘,記錄下這一千古佳話。

從此後,這座酒樓改名為“得勝樓”,取北伐功成,得勝歸來之意。此樓後來成為幽州城內一處景觀名勝,從此生意興隆,日進鬥金,特別是北伐元帥方錚宴請有功將領的閣樓,國人無不爭相以在此宴客為榮,沾一沾方元帥的勝利之光。

後來方錚聽說有人竟借著他的名頭大肆斂財,嫉妒得兩眼發紅,暗中派人向此酒樓老板勒索了近萬兩銀子的所謂“肖像名譽使用費”,這才悻悻作罷,此乃後話,按下不表。

宴席很熱鬧,所有將領看著主位上笑眯眯一副憊懶模樣的方元帥,眾人目光熱烈,滿含崇敬,此前一直從心裏看不起方錚為人的將領,此時亦紛紛真心誠意向方錚敬酒,表達對他的敬佩之情。

華朝受北方強敵淩辱百餘年,今日竟在這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精心布局下亡國滅種,遙想當初,也是在這幽州城外,當方元帥放言要將草原納入華朝版圖時,多少將領心中暗暗嗤笑,認為這位元帥在胡吹大氣,可事實證明,方錚說出的話確實做到了。此戰華朝的國土麵積擴充了三分之一,草原完全納入了華朝的版圖,從此北方安定,邊城百姓軍民再無戰事,這都是方錚的功勞啊!

如今的方錚自然不知道,憑此一戰,他的聲望已在華朝軍中無限升高,得到了軍中所有將領的誠心拜服,北伐之前百姓所誇讚的“戰神”名號,如今實至名歸,再無人有二話。

開疆辟土,立功報國,自來便是武將們畢生追求的目標,如今方元帥帶領著他們立下如此大的潑天大功,一想到回京後皇上即將對他們的封賞,眾將領不由激動得麵紅耳赤,七分酒意頓時化作了十分,酒不醉人人自醉。

方錚也喝了許多,當他大著舌頭,俊臉通紅的向眾將領表示,回京之後他將交卸元帥之職,並向皇上辭官,從此做個享受逍遙太平日子的富家翁時,眾將領齊聲惋惜慨歎,不少將領拍著胸脯請方錚領著他們繼續征伐異國,他們將誓死跟隨元帥,方錚怔了怔,隨即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個陰險的提議,——繼續打仗?你丫打算要我征服地球?老子閑得再蛋疼也不會拿自己的命開玩笑呀……現在的人心真髒,老子讓你們立功,你們卻戳火讓老子繼續玩命,你們還是人麼?

馮仇刀和秦重聞言,兩人對視一眼,馮仇刀悶頭喝酒,不言不語,秦重卻囁嚅了幾下嘴唇,欲言又止,席散之時,秦重將方錚請到一個無人的角落,猶豫著向方錚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方錚一楞,八分酒意醒了三分,詫異的望向秦重,秦重卻微微一笑,不再多說,徑自離開。

略一品位,方錚頓時明白了秦重的意思。

這是個注重兵權的時代,手中有兵,將士用命,自己才不會被風雲詭變的朝局所撼動,秦重的意思很明白,新皇恩寵隻是目前,若欲方家百年不為帝王所猜忌,手中擁兵,令帝王忌憚,才是最正確的做法,此所謂“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方錚明白,自己已在軍中擁有了無數的擁躉,若欲繼續領兵,相信他們都會誓死跟隨,不過……有這個必要麼?難道所有穿越者最後都要踏上一條稱王稱霸,謀奪江山的老路?就不許我走一條與眾不同的穿越路?我就安心享樂怎麼了?我就是胸無大誌,甘於墮落怎麼了?我就是沒出息怎麼了?拋開與胖子的情誼不說,自己是當皇帝的那塊料麼?突厥平滅,眼看胖子馬上要著手變法強國之策,每天有看不完的奏折,處理不完的國事,相比之下,誰活得更滋潤?自剪羽翼?呸!長著羽翼的那不是英雄,是鳥人!不剪留著幹嘛?

方錚甩了甩頭,決定忘記秦重的這句話。

無他,方錚相信胖子,辭官之後,自己與胖子再無利益衝突,如同他曾經在先皇麵前做下的保證,他與胖子既是一生的君臣,也是一生的朋友,有始有終。

北伐大軍在方錚的帶領下,繼續往南班師。沿途所經城鎮鄉村,百姓聽聞北伐軍得勝歸來,無不將家中最美味的食物拿出來犒勞將士,他們流著眼淚跪伏於道路兩旁,真心感謝北伐軍為百姓殲滅了突厥,從此華朝再不必受那外敵之辱。

將士們被犒軍的百姓們所延,一個月的路程竟整整走了兩個月,才堪堪看到京城那巍峨高聳的城牆,在夕陽下散發出強烈的金光,其厚重古樸的皇城氣勢,令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到家了!”方錚騎在馬上,微微笑道,並長長的籲了一口氣。

終於,我完成了在這個時代的最後一個使命,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眾將士眼含熱淚,望著前方模糊的城牆,不由心中激蕩萬分。

是啊,到家了,華朝的最後一戰已經勝利,從此再無強敵,刀兵入庫,馬放南山,他們親手創造了這個時代最輝煌的勝利,戰爭這頭猙獰嗜血的巨獸,終於踏著不甘願的步伐,漸漸遠離了這個苦難的國度,後代們可以坐在學堂裏讀書,可以在田陌間耕勞,可以在灑滿陽光的草地上肆意歡笑玩耍,永遠不用再擔心敵國鐵騎的馬蹄,永遠不必再害怕敵人雪亮的鋼刀奪去親人的生命,因為我們的敵國,在後代們的先輩手中,在方元帥的英明決策中,被誅殺得幹幹淨淨,從此再不留一絲痕跡。

想到這裏,所有將士望向方錚的目光更多了無比的崇敬和感激。

這個年輕的男子,帶領著他們,創下一個足以青史留名萬載的奇跡!

離京城尚有二十餘裏,忽見一名穿著絳色服飾的老太監邁著小碎步,向方錚急步跑來。

方錚凝目一看,嘿,老熟人了,此人竟是曹公公,服侍過兩代帝王的內侍,在禁宮中乃是頭一號的強權人物。

“咱家恭喜國公爺得勝還朝,皇上和滿朝大臣,以及全城百姓已迎出城外二十裏,在皇上下旨新修的‘平北亭’中等候國公爺……”曹公公還未停步,便堆上笑臉,遠遠的朝方錚拱手笑道。

方錚驚訝之下,急忙回禮道:“皇上親自迎接我?這個……我怎麼敢當,實在是受寵若驚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