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楊蘊秋懷疑他們已經長成,即使穿成嬰兒,也不一定能找出幾個可以考上進士的人物,他就覺得,換了自己,如果沒有入修行道,學習能力變得十分駭人,他就是重生一次,大約也還是原來那個楊蘊秋,不會忽然變成天才,以前的毛病習慣不會改變,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也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改變。
反而是女孩子們學東西學的快,一來女孩子們耐性足,二來琴棋書畫,女紅刺繡,學起來就是再辛苦,練習起來就是再難受,隻要想到回到地球之後,就是花天大的價錢,請再好的老師,也不會有現在的老師水平高,更沒辦法得到如此認真的一對一教育。
在殷朝花了整整三年時間,楊蘊秋訓練出一批勉強算可以的護衛來,都是使用槍械當武器,戰鬥力不錯。
這些護衛大部分來自流民災民,識字不多,要不是娃娃一開始為了玩遊戲,在基地裏弄出的‘多媒體’教室,這些人恐怕還真不怎麼容易教,隻掃盲就夠浪費時間。
他一開始訓練人手,僅僅是為了讓以後再來的學生們鍛煉和旅遊的時候更安全,自己人在下層位麵死亡,雖然本身並不會死,但他們不是修士,沒辦法修煉,傷害的神識,短時間內卻無法彌補,所以,楊蘊秋規定,每個人隻有三次死亡的機會。
一旦第三次死去,就永遠不能再下降到下層位麵,不光是眼下的這個殷朝,將來有其他的機會,他們也不能參加。
好些學生一開始就知道這則規定,還是非常惜命。
現在‘士兵’一個個的挺像樣子,楊蘊秋又覺得,讓這些人當教官,多訓練出一批人手也不錯,在如今的殷朝生活,還是手裏握緊兵權,更讓人放心。
就在上個月,殷朝的皇帝穆南笙,居然有一個嬪妃又懷孕了。
懷孕的是個普通的小宮女,雖然孩子還沒有出生,也不知道是男是女,但整個京城都載歌載舞,皇帝也十分的高興,一連賞賜了數位重臣——楊蘊秋實在弄不明白,皇帝的女人有孕,關大臣什麼事。
反正,皇帝是高興的不得了。
就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公主,他也會開心,隻要他還能生,這一胎是公主,下一胎沒準兒就能得一個兒子。
聽說皇帝下令選秀,在天下的女子中挑選好生養的女兒送進宮。
他甚至還邀請了數位在京城很有名氣的道士,半仙,進皇宮替他算卦,看看哪個女人的命格好,旺夫旺子,好納進宮來替他生兒子。
在這樣喜慶的氛圍中,尋常百姓可能察覺不出危險,但楊蘊秋一到殷朝,就開始和娃娃一起了解整個社會環境,朝野秘聞,如今一得到這則消息,頓時感受到一股血雨腥風仿佛已經在醞釀之中。
當今的皇帝,今年六十有三,本來說什麼都不該有兒子,早在十年前,他已經差不多絕了有親生兒子的念想,把最小的幾個弟弟,景王,靖王,商王,衛王,燕王五個兄弟,接到宮裏撫養,以大儒教導,以國事托付,可以說傾力培養,打算以後在他們中選擇儲君。
現在弟弟們年富力強,一個個被他培養的相當出色,每人手裏還捏著不小的勢力,他以前覺得挺好,至少殷朝不至於後繼無人,現在卻有些著急了,他兒子還沒出生,他已經年老體衰,弟弟們個個年少力壯,等他死了,他就是有了兒子,又是不是真能順順利利地繼承皇位?
一個有孕的宮女,一個還沒出生的孩子,頓時把京城的水攪合的更渾濁了些。
楊蘊秋暫時不理會這些,畢竟那個孩子還不知道能不能生出來。
除了皇帝,還有真正忠心於皇帝的耿介大臣之外,其他人恐怕真沒有哪個願意讓這個孩子出生,因為他代表變數。
沒有這個孩子,皇帝就是不甘心,也隻能在眼下的弟弟中選擇繼承人,現在這些王爺們雖然為了爭奪皇位,努力表現,但因為哪個都不大名正言順,也就更不願意留下惡名,爭奪的過程還是挺溫柔,可一旦這個孩子生下來,再是個男孩兒,情況就大不相同。
穆南笙身為皇帝,肯定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繼承大統,弟弟們永遠也不是兒子,更不能和親兒子相提並論。
他不能生兒子是沒有辦法,可現在老天爺又給了他一絲的希望,他又怎麼肯放棄?
“……今年的文章,我幾乎都能猜得到題目了。反正往那些禮法方向上靠,總不會出差錯”
楊蘊秋挑眉一笑,出點兒大事也好,科舉題目更容易猜測,也容易提前做準備。
要是他是穆南笙,肯定會挑選一些一心一意確保皇子正統繼承人地位的人才,而且還得是和那些王爺們都沒什麼瓜葛的。
楊蘊秋現在有些慶幸,他和衛王的關係一直還算隱秘,他連宅院下人都是衛王托人介紹之事,沒什麼人知道,大部分人都以為不過是在泉州時衛王比較欣賞楊蘊秋的才華,事實上,被他欣賞的才子每年沒有十個,也有八個,所以才多搭了幾句話,這點兒小事並不顯眼,而衛王又是諸位王爺中非常低調的一個,幾乎沒有人覺得他有機會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