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借題發揮(1 / 3)

貞觀三年二月

“王爺,天色不早了,咱們該回去了。”李恪帶著李仲義和蘇漸離出城踏青,三人三騎出城就一直往西,距離長安已經蠻遠了,李仲義提議該回長安了,否則怕趕不及關城門前回去。

“無妨,咱們繼續往前趕到驛站再休息,我還從未在長安城外過過夜,今日興致正好,就不回長安了。”李恪出了長安就沒打算這麼快回去,否則怎麼會把方時和紫煙都留下。

第二天

“公子,再往前就到了鳳州地界了,我們如今離長安已經超過三百裏了,再不往回趕隻怕瞞不下去了,陛下肯定會發現公子不在長安的。”一路往西,李仲義發現李恪好像不準備回頭的樣子,隻能把李世民搬出來了。

“好吧!不過天色已晚,我們進鳳州城休息一晚,明日早上再啟程。”

第三天

“公子,走錯了,回長安該往東行,這是南麵。”李仲義好心提醒李恪,沒發現李恪還是個路癡呢!

“不會錯的,就是這個方向。”李恪不顧李仲義的提醒,依然前行。

“公子……”李仲義還要說些什麼,被蘇漸離眼神阻止了。

“南麵是去利州的方向,公子早就打定主意了,說什麼都沒用的。”李仲義哪裏還不明白李恪的打算,前兩天隻是哄著他罷了。別看蘇漸離平常話雖然不多,心裏可清楚的很。

李恪在前往利州的路上,長安城太極宮兩儀殿上也不太平靜。

起因是月初的時候李恪在李世民和百官麵前拿出了新式的曲轅犁,找資深的老農親自試用,證明曲轅犁比目前的直轅犁效率高了一半以上,這個發明對農耕社會的意義有多大可想而知了。

“父皇,兒臣查訪之後發現,如今距蜀王拿出曲轅犁不過十日時間,僅長安城就出現了十餘家作坊在製作曲轅犁出售。”李承乾首先上奏,不過還沒進入正題。

“太子殿下,曲轅犁耕地效率更高,多些作坊製作能更快普及於天下,這是好事啊。”

“不錯”

馬上就有不少大臣出來附和,至於這些作坊是誰的產業就不用多說了,製作曲轅犁不僅是自家的耕地上需要,賣出去賺錢也是不錯的。

李恪的曲轅犁也是根據目前的直轅犁改動而成,技術含量不是那麼高,一拿出來就被不少人剽竊了,許多祖籍外地的官員也把圖紙發回去了,囑咐家裏多多製作一些。

“眾位大臣所言有理,太子你還有什麼問題?”李世民要站在天下百姓那一邊,誰讓他是皇帝呢?

“父皇,話雖不錯,可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李承乾為了今天準備了許久,腹稿也打了好幾遍,表現的還算沉著冷靜。

“哦?怎麼說?”

“首先,這些作坊並沒有從蜀王那裏得到正確的曲轅犁製作圖紙,工序也隻是各自摸索出來的,材料也不同,造出來的質量參差不齊,許多賣出去的曲轅犁並不耐用,百姓對曲轅犁也不熟悉,因此有許多百姓深受其害。”

“其次,這些作坊為了賺錢采用了次一些的木材,成本更低,賣的價格也低廉一些,蜀王開辦的作坊生產的正規曲轅犁反而不好賣了。蜀王為了研製出這曲轅犁,前後一年時間花了不少錢財,如今卻是血本無歸了。兒臣認為這對蜀王而言豈非天大的不公。”

李承乾為李恪叫屈,這是早就商量過的,總要找個由頭出來才好發揮下去。

“商人重利,毫無信義可言,臣請陛下下旨嚴厲打擊這些不法商人。”沒有開作坊的大臣心裏自然不虛,聽到這種情況馬上就準備拿地位低下的商人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