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製被打殘的太平軍師團,按照太平軍的傳統,被打散補充進了其他的師團中,殘餘的上千人散到12個太平軍主力師團中,根本不會引起多大波瀾。
在太平軍重整登陸部隊,要進行一場規模更大的登陸戰時,英倫三島卻因為那場毀滅性的海戰結果,對戰爭的態勢出現了180度的逆轉預示。
即便是最強硬的主戰派,也不再堅信讓太平軍在英倫三島流盡鮮血的結局,三十萬英國本土正規軍,更是人心惶惶,哪怕他們接受了這個時代最好的訓練,全員裝備著火槍,仍然無法抑製軍隊中產生的恐慌情緒!
英國皇家海軍已經靠不住了,規模龐大的同盟軍艦隊已經崩解了!
英國政權的主戰聲音雖然還沒有消失,但反漢同盟卻迎來了真正的瓦解,艦隊損失慘重的西班牙流亡政權,葡萄牙流亡政權跟英國政府離心離德。
他們認為失去了英倫海峽天塹後,靠英國陸軍根本擋不住十萬太平軍的登陸作戰!
無論是雙方軍隊的作戰士氣,還是士兵們使用的武器,雙方都不在一個層麵上!
75毫米速射炮,擲彈筒,馬克沁重機槍,這三樣武器形成的火力網,足以剿殺所有擋在前方的敵人,唯一約束太平軍進攻腳步的,隻有後勤運輸罷了。
有了兩艘無敵的鐵甲艦護航,太平軍的後勤彈藥運輸根本不是問題,至少打並不算遠的英倫三島不是問題……
因此,西班牙流亡政權和葡萄牙流亡政權帶著殘存的艦隊,徹底離開了英倫三島,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洲開拓的殖民地基地,打算在那裏苟延殘喘。
至於法蘭西流亡政權和英國人扶持的荷蘭流亡政權,則在同盟軍艦隊崩散之時,就名存實亡了。
荷蘭海軍在那一戰中隻剩下了小船兩三艘,迅速被英國人吞並,荷蘭流亡政權也成為了一個正式的空殼子,法蘭西流亡政權的待遇差不多,連依附於英國人的法蘭西資本家,都席卷著資金逃往北美洲安身立命。
自然而然的,法蘭西流亡政權也變得名存實亡。
少數不願意投降漢人的法國人,則逃往印度半島,加入了法蘭西波旁王朝。
反漢同盟自此算是真正意義的散夥,隻剩下一個英吉利王國還在勉強撐著門麵。
但是,在1688年年末,太平軍登陸大軍準備就緒的時候,英國王室的主要成員帶著終於王室的禁衛軍,逃到了英國在北非的殖民地,建立臨時首都,遙控指揮英倫三島的守衛戰……
連英國王室都對能守住英倫三島抱有悲觀主義情緒!
英倫三島有能耐的貴族和有錢資本家,再一次出現了大逃亡的風潮,一部分跟隨英國王室前往開發相對完善的北非殖民地,另一部分則逃往更遠的北美洲殖民地。
英國王室沒有逃亡北美洲,主要是因為那裏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