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讀書(1 / 2)

俗話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閱曆,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是不能沒有知識,最起碼二十六個字母你得認全吧。

隨著年齡的增長,黃金榮已經到了該讀書的年紀,他並不願意去,而是喜歡每天在大街上今天偷人一顆棗,明天殺人一隻雞,以做這種事為樂趣,父母為了防止他在家接著為非作歹,就決定送他去讀私塾,好有人管教管教他。

可對於上學讀書這件事,黃金榮心裏邊還是極為不情願的,小孩子嘛可以理解,都願意跑著玩,我也是從那個年齡過來的,當時為了不上學,可以去網吧玩遊戲,我還在家裝病嘞。

還記得我媽來給我量體溫,為了裝病裝出那個難受的樣子,能不上學去遊戲廳打遊戲,我還故意體溫表插進剛剛蒸好的紅薯裏,結果水銀漏了一床。

可畢竟讀書是一件特別要緊的事,雖說黃家祖上並無世代書香門第,在那個時代做一個文盲整個家族都會受人嘲笑,在父母的一再脅迫之下,小金榮隻能言聽計從。

’小榮啊,我和你母親就沒有什麼文化,我和你母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我不盼著你將來能有大出息,隻要我和你媽媽走後你能顧得了自己,我們這對公母倆也能含笑九泉了。

經過和父親的一番促膝談心,黃金榮算是進了學堂,和當時大多數的孩子一樣,就讀的地方是一間私塾學校,按照慣例新生入校都要向中國儒家鼻祖孔聖人的畫像三跪三磕,之後再來拜會自己的老師。

當年進私塾的年齡有一套完整的規定,凡十歲到十八歲之間的孩子,受清國補貼,可享受義務教育,如果過了這個讀書的好年齡,那就選擇一輩子當個農民吧,好好在地裏玩土得了。

而私塾的規模,也有很大的差別,黃金榮第一次離開寵愛他的父母,麵對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看到周圍都是一群大大小小,從來不認識的孩子,自己身材矮小,沉默寡言,不知不覺的就感到心中有一陣不久便會被人欺負的恐慌,同時心中還夾雜著欣喜感,這種欣喜感將他心中的恐慌衝淡了不少。

對於新入學的子弟,先生首先要過問一下名字,當問到黃金榮的時候,雖然他的緊張感還在,但是老先生一眼就看出來這孩子將來不是凡人,說,金榮,榮華富貴乃為榮,祖有萬財便是金,好名字啊,我再給你起個小名叫錦鏞吧,你覺得如何,將來你有事業如錦,不同凡人之鏞。

說完,老先生在黑板上,刷刷點點寫了錦鏞兩個大字,黃金榮看的是兩眼發直,黃金榮此刻的感受就是感覺老先生很有學問,就暗暗的發誓,我一定要好好讀書,要對得起老先生賜給我的這個新名字。此後黃金榮也將錦鏞視為大字,訂在了人生的裏程碑上。

做為啟蒙教學,學生們一般都是從三,聖,千,開始學,作為三,聖,千也就是中國最早開始通行的啟蒙讀物,別分是,三字經,聖經,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