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三千裏販糧(1 / 2)

鐵佛市人民財產保險公司要建職工住宅樓,相中了離城區不遠的鐵佛村的一塊地盤兒。

人保公司的負責人提著禮品來找村支部書記商量,被主任程耀旗看在眼裏,越發得感覺這官大一級的份量。拿著劉東升糧場分紅的錢,以為村裏辦事的名義,到鐵佛城商場買了貴重的物品,悄悄地去了已有些熟識的鄉長家裏。

大口大口地吃進著,又大口大口地吐出著,鐵佛村一年多的糧食吞吐量,超出了村子有史以來糧食產量的總和。沒過多久,附近三五個縣的糧食已經被各個糧場收的所剩無幾。一時間方圓百裏,無糧可收。鐵佛市農民大販糧,上了省報的新聞。

從小要飯的劉東升,對糧食有著別人沒有的直覺。去年大賺一筆後,上半年又買了現代化設備上馬了麵粉廠。不光是附近村民拉著麥子來“換麵”,雪白的麵粉也賣到了取消了糧食供應的城區,賣到了城裏糧店和食品廠,因為價格便宜分了國有佛城區麵粉廠的一杯羹。

而總也有一些市民,天然地信賴老國有麵粉廠的名頭,對農村個體戶不屑一顧。即使做出出粉率很高的特等粉,市民也會有懷疑的目光,讓劉東升特別扭。

對於已經嚐到收糧甜頭兒的劉東升來說,無糧可販就像大胃口的餓漢子僅有一兩口的吃食,那種難受勁兒還不如一口也吃不上。想來想去,他決定去嶽父的家鄉,那個“北大倉”的黑龍江去找糧食。人們勸他三思而後行,連永旺叔都認為是異想天開。說人家國家糧局想不到去東北調糧麼,哪裏還輪得到咱們村兒裏的小老百姓?

“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過去黑龍江的很多地兒荒野茫茫沼澤遍布,而千百年形成的黑土層最適宜農耕。建國後幾代人努力開荒,“北大荒”成為“中華大糧倉”。

東升隻覺著是機會,也不聽勸。管他中不中,他要飯兒的溜狗,要到東北窮樂喝一圈兒。

程耀旗來告訴劉東升,說人保公司要占村裏的地兒建職工住宅,這嘴邊兒上的肉無論如何不能讓別人吃去的。劉東升說主任叔咱們英雄所見略同,薑是老的辣,這事就靠你老了。

去火車站買票的時候,繞道工商局找到郝勝超,說兄弟呀使出吃奶的勁兒,也要幫我把建築公司的執照快辦下來。臨上火車,劉東升又用站前小攤兒的公共電話,分別打給程耀旗和劉東強,要他們盯住人保住宅樓的進展。

坐了二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又倒半天汽車趕到嶽父家裏。

進門兒正看到嶽父老秦一個茶碗飛過來,打在了翠花兒兄弟鐵柱兒的頭上,立時鮮血直流大包鼓起,父子倆正吵得不可開交。鐵柱兒嚷嚷著要複課考大學,老秦撅胡子瞪眼地讓他子承父業幹建築。劉東升一去,又給了老秦一個活生生的說辭:你看你姐夫大字不識,不也掙大錢了麼?也不知這話是揶揄還是誇獎,反正劉東升臉不更色心不跳。當了回和事佬,這才把自己的來的目的告訴了嶽父。

三天內老秦熟人托熟人,輾轉三四道關係,終於通過一個叫做老曲的人聯係上了當地糧食儲備庫。

新糧入庫舊糧騰地兒,還真有大量的糧食要賣出去。幹淨幹燥加飽滿,糧食品質自是沒的說。劉東升問好價錢,和永旺叔通過電話,算一算利潤比較豐厚。就馬上讓家裏把十萬塊錢打過來,請老曲聯係糧庫和運輸車輛。四天後,帶著三拖掛車糧食浩浩蕩蕩開回關內。

劉東升一個猛子紮到黑龍江,連來帶去沒十天,三車糧食就運到了鐵佛村。

糧食卸在鐵佛寺廣場,每卸一層糧均勻地往上麵撒一遍水,以提升因水分蒸發而損失的份量。晚上趁沒有人的時候,狡黠的老哥兒又推來幾推車沙土,星星點點地揚進了糧堆裏。幾車土就是幾車糧,隻要比例不大就不會出事兒。

打發走東北的車輛,又重新雇用佛城的車裝車,以掩蓋糧食來路。黑龍江的糧食大大地好於本地,在劉永旺的通聯下,省城兩個區的糧局都增加了需求量。但劉永旺也告訴劉東升,糧局人的眼還是挺賊的,一眼就看出了是東北的貨源。劉東升道人家就是吃這碗飯的。

劉東升和永旺叔、主任程耀旗商量,說等著別的糧場和糧局的人回過味兒來,都去東北找糧食,就沒我們的飯吃了,不如一不坐二不休,直接進兩車皮過來把市場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