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納妃記下(2 / 2)

趙伯曜,便是當年代璿在太原所帶走的小乞兒,代璿還給人起了個眠雨的名兒,當初她把人送到了趙長寧手下照顧,卻不意這孩子竟在兵事上十分有天賦,後來更得知他在當初醇王之亂時立了大功,令趙長寧一見之下十分歡喜,便索性收了他做義子,賜名伯曜,更加著力培養。後來趙長寧初登基,北方蠻人趁機來襲,趙伯曜便隻身遠赴邊關,中間隻回來過一次,這回要不是趙長寧勒令他回京舉辦及冠禮,他還不回來。

雲氏一聽,便掰著指頭數了數道:“是了,伯曜也將二十了,還未娶妻罷?”

代璿點點頭。她和伯曜的年齡相差不算大,初見時代璿還以為他最多不過七八歲,人矮矮小小的,哪知道卻已經是十來歲?當時看著一個是大人一個小孩兒,可是如今她還不見老,伯曜卻已經是男子漢了,雖然不適合太過親密,可身為名義上的母親,代璿得為他的終身大事做打算了。

“皇上的意思,是不看門第,隻要伯曜自己喜歡就成了。”代璿微微一笑,暗地裏卻是歎了一口氣,伯曜雖是義子,但終究旭兒年紀太小,兩人沒有從小一起長大的情誼,所以從大處考量的話,伯曜的妻族也不宜太過顯赫。

而伯曜回來,卻是要封王開府了,趙長寧已經選好地方,命人修建王府,因此這人手也得早早準備起來,可偏偏當初趙長寧登基放掉一批,太後離宮又放掉一批,人手不夠了。原本代璿是打算等孩子生出來再說,不過既然有人給她遞了杆子過來,她也就順杆兒爬了。且,上一回代璿為伯曜看好的女孩兒,伯曜一個都沒相中,如今倒好趁著選秀,讓伯曜自己挑一個。

不過這話就不足為外人道了,母女兩個聊了小半日,雲氏才滿足的出了宮。

民間的選秀依舊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進行著,等到篩掉一批又一批輪到最後的宮選時,已經是兩個月後了,伯曜行了冠禮,王府也已經掛上了匾,被代璿拘著學了不少治家理事之道,雖說是男主外女主內,但先哲曾經說過麼,修身齊家,而後才有治國平天下,代璿覺得她要是不給這小子上上課,他肯定要當甩手掌櫃了,不利於將來家庭和諧。

說回選秀,其實在倒數第二輪的時候,誰留下誰走人已經算是定了,因為代璿隻要能幹活的人手而非給趙長寧找小老婆,隻要家世清白人老實肯幹活就成,這些禮部就能辦好,而最後的宮選,她要挑的是未來的義子媳婦。

宮選的這一日,天朗氣清,是個難得的好日子,代璿挺著肚子坐在殿上,按著名冊挨個相看那些女子,因為是最後一輪,禮部非常乖覺,送上來的女孩兒自身素質都是較好的,沒有歪瓜裂棗,需要挑剔的非是樣貌,而是氣質與氣度了。

太後早就聲明了不插手此事,全憑皇後決斷,所以代璿又叫來了福王妃幫忙,福王妃可代表宗室,身份上比之代璿的親媽還要更合適一些,若非趙長寧專門下旨,為了體恤皇後有孕叫她協助,這事兒是輪不到她摻和的。

不過即使如此,雲氏也並不多嘴,隻是看顧著女兒而已,反倒是福王妃更上心一些兒。

最後一輪宮選留下了十一個女孩兒,代璿點了點,這十一人裏可謂是環肥燕瘦各有千秋,不論伯曜喜歡哪一類,都能有的選擇呢,隨後又挑了個日子辦遊園會,把人都放了進去。

兩日後,皇帝下旨,賜婚義子趙伯曜、成雪楓,惹得京城一片嘩然,大家都還等著搶這熙寧朝第一個王妃的位子呢,竟然叫人捷足先登,這位成姑娘究竟是哪兒冒出來的?眾人一通忙活,查了半天才知道,原來是選秀選出來的!

皇後娘娘道:“小姑娘們都還不壞,可惜皇上不喜歡這麼稚嫩的,隻能作罷,倒是能為伯曜擇一良配,倒是意外之喜。”

皇帝隨後便在小朝會上跟大臣們聊天道:“朕常思及太祖,欲仿效之,卻不得十一一二,可惜可歎!”邊說還邊搖頭,使得眾人麵麵相覷,盡皆莫言。

太祖的事跡就連鄉下老農也能說上來一二,這些過五關斬六將才立足朝堂的大臣們如何不知?而皇帝挑在此時說這個話,自然是意有所指!想到至今還被關在天牢的幾位同事,眾人瞬間領悟,自此往後幾十年,皆不曾言納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