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白鵝潭擂台上(1 / 2)

瑞盛,小敏,慶豐,甘洪劍四人一路遊山玩水,穿州過府,聽見有名的師傅就去看看,可是這些都隻是會一兩手拿手招數的鄉野拳師,算得上是好手,卻不能稱為高手。一個月後,四人悠哉遊哉的總算悠到了廣州。

瑞盛道:“總算到廣州了!”

甘洪劍道:“其實梅州到這裏也不算遠,隻是我們路上耽誤的時間太多了。”

小敏道:“又不急著投胎,慢慢遊唄。”

慶豐道:“這一路上,並沒有遇見什麼真正的高手,不知道這裏會怎麼樣?”

甘洪劍道:“這裏肯定不會讓你們失望。哦,對了,教了你們這一路的廣東話,現在可是上場的時候了。”

瑞盛道:“簡單的交流應該沒有問題了。”

小敏道:“我也是。”

甘洪劍問道:“慶豐,你呢?”

“這個~~~~~~~能聽懂不就行了嘛!反正這裏大多數人懂官話。”

甘洪劍道:“這倒是不錯,這省城不比鄉野,懂官話的人多,你倒也不必擔心。”

瑞盛道:“那麼,我們進城吧!”

甘洪劍道:“走。”

四人剛進城,便見許多人成群結隊的向西而去。

甘洪劍攔住一個路人,問道:“這位小哥兒,你們這麼多人這是幹什麼去呀?”

路人道:“客官,你是外地人吧?”

“是!”

“巡撫衙門現在在招兵呐,就在城東的白鵝潭旁邊設下了擂台,今天是考的是擂台比武,功夫好的,可以直接做教頭。”

“哦,謝謝小哥了。”

“想看就快去吧,晚了就找不到座了。”這位路人說罷,就一陣風一般疾馳而去。

瑞盛笑道:“跑得這麼快。”

甘洪劍道:“我們此來,不就是為了印證武藝嘛,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們肯定可以見到各家武藝。”

“好的,那就去。”

當時正是午飯時間,四人也不吃飯,喝了點水,買了幾塊大餅,啃著就邊問邊往白鵝潭趕了。

這廣州城中有一條珠江,珠江由西向東入城,在城西分為兩股,一股向東而去,一股向東南而走,在分叉處常年衝積,就形成了一個深潭,這就是白鵝潭。(附,白鵝潭傳說:環繞廣州荔灣區沙麵島的珠江河麵,是珠江三段河道的交彙處,此處上承西北兩江之水,但以潮汐暢通,淤積不烈,河麵寬闊浩淼,煙波蕩漾,風景秀麗怡人,人們給它起了個美麗的名字:白鵝潭——源於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在明代正統年間,廣東南海連接發生了幾場天災,人民生活異常困苦。可是殘酷的官僚和地主並沒有因此減輕對農民的剝削,反而變本加厲地壓迫農民,終於一名叫黃蕭養的南海衝鶴堡青年因不堪忍受剝削憤然揭竿起義。因順應民意,短短一個月內竟聚集了萬餘人,他們越戰越勇,浩浩蕩蕩地打至廣州。第二年的六月,起義軍用戰船300多艘在白鵝潭的江麵上打敗了來自廣西前來鎮壓的官軍。傳說在這次戰鬥中,兩隻經常在江麵隨意遊弋、時隱時現、被視為“神鵝”的大白鵝竟然為黃蕭養戰船引航導路。因寡不敵眾,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還是被明軍鎮壓下去,黃蕭養戰死。然而在民間,則傳說當他撤退到珠江邊,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緊急關頭,兩隻美麗的大白鵝從江心浮出,遊至江邊,伸頸拍翼背著黃蕭養向江心遊去,消失在茫茫迷霧中。以後,人們根據這個神話把這裏的江麵稱為“白鵝潭”。)

四人趕到到白鵝潭時已經是午時了。在距擂台還有兩裏多路的時候,人已經逐漸密集起來,到距離擂台一裏路時,已經有官兵戒嚴了。層層把守,步步警戒,把人都堵在外麵,偶爾有幾個衣著光鮮的人,拿著名帖進去了。

瑞盛緩緩靠近一個官兵,道:“這位兵大哥,這擂台比武什麼時候開始呀!”

官兵道:“還得一個時辰吧?”

瑞盛悄悄掏出兩錠大銀子,塞到官兵手裏,道:“大哥,看看能不能放我們進去。”

官兵趕緊把手縮回去,道:“這個不行,這次連巡撫大人都要來的,出了事兒,我可擔待不起。”

這時旁邊一個胖官兵湊了過來,悄悄接過銀子,道:“老弟呀,你怎麼這麼死板呀!”然後對瑞盛道,“真的想進去,你們得聽我的。”

“我們可是四個人,你都能把我麼弄進去。”

“能呀,不過你們得聽我的。”

“好的!”

“你們跟我來。”

剛才那名官兵道:“你走了,我一個人看不住呀,再說,如果有人來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