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可惡的龍燮(1 / 2)

半月內九皇子接連自舉七名門客,有克扣軍餉的、有縱子傷人的·····往日那些個投入其門下作威作福的,皆是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朝堂上皇帝俯瞰著眾位官員,不厭其煩的聽著他們爭論不休的寥寥數語。

光陰荏苒,五十多年前他也曾這般躲在幕後,強裝鎮定等待著大臣們爭論出自己的生死。

如今皇帝年事已高,他都差點以為等不到那個韜光養晦的兒子來爭、來奪了。

甚至還一度懷疑再經曆那麼多變故,身上多出許多枷鎖之後,這個兒子真會一蹶不振。

作為一國之主他要為百姓國家負責,擇選出最合宜的繼承者,親手斬了將來會掣肘兒子的牽絆。

但作為父皇,他無疑是殘忍的,可漫漫帝王之路注定是孤單的,隻希望多年來的磨煉讓兒子能適應,也希望有朝一日他悉心栽培的兒子能體諒他的用心。

丞相遲遲不見皇帝表態,先站一步出來,總結眾人的期望:“陛下,九皇子殺伐果斷,知人善用正是帝王之選,臣等舉薦立九皇子為太子。”

“臣不讚同。”太尉否定,“四皇子軍功卓著、縱觀大局,才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皇帝像是在思考他們的話,眉眼抬了抬,眼睛瞥向禦史大夫:“你可有看法?”

禦史大夫不緊不慢的行禮,“老臣覺著此事頗為蹊蹺,九皇子向來與四皇子親近,沒有與之爭奪太子位的意願,突然如此行事會不會有什麼內情?”

“平白猜測可有憑據?”丞相質問。

禦史大夫反問:“難道丞相敢篤定沒有嗎?”

“你····”丞相怒甩袖回身向皇帝又行一禮,“請陛下定奪。”

皇帝聞言也不吭聲,冷下臉逐個看了一眼。

自古帝王之心深如海,被皇帝這麼軟刀子一磨,眾人頓時沒了方才那激昂的情緒。

一場小風波,皇帝卻心下有了數,時至今日朝堂暗裏扶持的勢力今日也算是浮到表麵了。

三足鼎立倒也不賴,幾方周旋才能穩住朝局不至於一時強壓。

隨著皇帝的離開,立太子之事暫且不了了之,禦史大夫背著手獨自走著,嘴角微微抬了下。

對當今這位陛下,禦史大夫也不知該讚揚其深謀遠慮還是心狠手辣了。

當年皇帝陛下親曆了謀位之爭,對於皇家司空見慣的伎倆怎會不知,早在三皇子年幼時便中意他繼承衣缽,可未免太過苛刻了些。

讓三皇子獨自麵對宮闈內的明爭暗鬥,削弱他的勢力,不讓他過早參與結黨,無非就是讓三皇子通透帝王不可存有偏私。

那個看似可以為所欲為的位置,實則才是一生最大的禁錮。

帝王的婚喪嫁娶都是以國為重,看似有情實則必須斷情,失去與得到往往隻是縱觀大局的取舍而已。

至親可舍、摯愛可丟,想必這就是皇帝陛下想教會三皇子最沉重也最重要的道理。

··········

四皇子聽完太尉之言心裏難免對九弟有所芥蒂,但他矛頭卻直指三皇子,吩咐親信去查。

太尉也讚同他的想法,附和道:“是該好好查查了,這九皇子向來不與三皇子親近,但此前不但親自拜訪了綵擷閣,回府後便徹查揭發,難道他們二人達成了什麼共識?”

“的確棘手,九弟向來橫衝直撞,喜怒都掛在臉上,可這次竟一絲風聲都未透出。”四皇子麵沉似水,“三哥雖不足為懼,可他計謀心思在兄弟之中可謂是佼佼者,九弟若得他相助,輸贏就真難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