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潛龍(2 / 2)

張凡心中滿是疑惑,難道始皇帝就為了偶爾來這邊旅旅遊看看海?別逗了,他看海滿可以去秦皇島嘛。

看其中一份影印件的時候,張凡真心覺得來找老館長而沒有去走歪門邪道弄地方誌來看是明智之舉,因為那份影印件上的字歪歪扭扭的他一個都不認得,那種字體,好像是叫小篆吧,還好在每個字下麵,都用現代的簡化字做了注解,原本上肯定是沒有這個注解的。

在這份小篆的記錄中有一段資料吸引了張凡的注意力,

帝命於河心設一台,上置x(鍘)刀,刀口塗帝血,以鎮山河。自此,崖州濁浪不翻,民敢帝之赤誠,莫不敬服。

這句倒是不怎麼晦澀,大概就是始皇帝讓人在河心設置了一座台子,放置了一口刀刃上塗著他的血的鍘刀,說是用做鎮物。從那以後,崖州這地方就不再有水患了,老百姓們對始皇帝極為敬服。

這段描寫看起來很是親民,但是仔細一想就有問題了,始皇帝住在鹹陽,距離象郡天南海北,一國之君會為了鎮壓孤懸域外的一個郡而放血抹刀?就算是個仁君恐怕都不會這麼做,更別說始皇帝是出了名的暴君了。

皇帝最關心的是什麼?當然是江山永固了。之前空海上人留了個龍字,張凡當時就懷疑這裏是南龍脈的分支。

秦朝的龍脈在鹹陽。

華夏的龍脈的始祖源自昆侖山。昆侖山西北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昆侖山的西北,西南方向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

昆侖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施展輝煌燦爛的舞姿。龍的主脈落在古都鹹陽,然後東出中原(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體的昆侖山脈體係。而鹹陽就位於陝西省八百裏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是絕佳的風水寶地。

可是天下氣運有流轉之時,並不是說主脈鹹陽所在之地就一定壓得住其他地方的龍脈。

始皇帝當時是很推崇方術人的。當時他除了修築長城之外,還在各地進行了不少大工程,有人說始皇帝是在毀掉其他一些有興旺之相的龍脈。

據說古時有大小龍脈一百零八,龍脈又有山龍,水龍,潛龍之分。

二亞這裏是在河心築台,想必是一條水龍脈。自古帝王號稱真龍天子,把帝血塗在刀口上,是有斬龍之意。

當時始皇帝設置在河心的其實並不是什麼用來鎮海的鎮台,而是一座用來鎮壓龍脈的斬龍台。

張凡又翻了半天,終於在那份地方誌裏找到了一張地圖。

古代地圖描繪比較簡單,和現在的對比比較困難,張凡又翻開其他幾份地方誌,結果發現其中四本裏都有在二亞設置斬龍或者鎮龍的東西。一張張古地圖也被翻了出來。

張凡把那些地圖擺放在一起,然後用手機調出了二亞現在的地圖進行對比,最後驚訝的發現這地方的地貌一直在變,甚至連原本設台的那條河都已經在一場大旱後消失了,可是曆代鎮龍的位置卻都是在河心斬龍台那裏,和現在的地方一對比

臥槽!斬龍台的所在好像就是帝豪大廈啊!

張凡頓時就覺得腦門上有汗珠子冒了出來。

這條龍應該不是水龍,而是潛龍,而且還是形勢非常不錯的一條潛龍。潛龍比之山龍水龍來講,更加難以毀去,才會被人從秦朝開始一直封印。

唉,這事兒說起來真心有點汗顏,張凡自己在那條街上走了好幾遭,還在帝豪大廈裏住了半晚上竟然沒看出來那地方是一條潛龍脈。這一方麵是那條街的人氣太重,掩蓋了衰弱的龍脈,另一點則是張凡自己學藝不精。他現在的水準,借著開眼的幫助是強過一般風水師,但是說到尋龍點穴,還真的不行。看來以後要把精力多放在修行上了。

心中的疑惑解開了,張凡把影印的冊子還給老館長,連聲道謝。老館長倒也不矯情,一邊喝著酒一邊朝張凡揮手,示意他沒事兒就趕緊走吧,別在這裏打擾老人家的雅興。

張凡出了門口,就看到劉明滿臉陰沉的站在那裏。還沒等張凡開口問,劉明就先說話了。

“張先生,我們被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