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太後放權(1 / 2)

何太後微微收斂情緒,擦掉臉上的淚痕,臉上再度露出威儀神情來,優雅而不失威嚴,朝著外邊的宮娥道:

“他區區一個主簿,有何資格麵見至尊?何至於通報?還不退下!”

宮娥嚇得麵無血色,急忙道:“奴婢知錯!”

“且慢!”劉辯急忙道:“母後,孩兒倒是聽聞那主簿陳琳,曾多次規勸大將軍與母後和善相處,偏生大將軍偏執,不但不聽從,跟是對主簿陳琳惡語相向!

眼下宦官被誅滅,多個官職空缺,何不引以為用?”

“這……”何太後似乎有些遲疑起來:“你已經征調張遼為北軍中候,若在從你舅舅屬官之中抽空人才,唯恐你舅舅不悅。”

何太後這模樣,倒真的是讓劉辯忍不住想到曆史上,何進三番五次請他誅滅宦官,也就是因為何太後多番遲疑,才有董卓入京的作亂的事情。

“母後可曾想過,這天下官吏豈非都是孩兒的子民?大將軍不能善用,那孩兒便更加不可使明珠蒙塵,以免有才之士,心生怨恨,時間久了,反而會生出禍端來。”

何太後稍作思量,倒覺得這話有道理,便道:“皇兒言之有理,那母後就與你一並接見他,至於安排何種官職,皇兒尚不得做主,哀家要稍作考校,方才可下決定!”

劉辯心頭一樂,陳琳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連一個女人都搞不定?

“那就依母後所言,但是這竹簡上的人?”

何太後頷首道:“哀家自會發令書,征辟這些人出來為官!”

“如此可不行。”劉辯沉吟片刻:“這些人多半有傲骨在身,常言道白衣傲王侯,便是如此了,若他們當真如此刻輕易為官,那又何必隱居於各處?”

何太後眉頭微微一皺:“那皇兒之意?”

劉辯左思右想,眼睛驟然一亮:“孩兒即位不過一兩月,天下人尚且不知我是什麼樣的君王。

常言道,詩以言誌,孩兒不如作詩明知,諸如諸葛亮、龐統之流,皆為文雅之人,看孩兒詩作,必定可明白孩兒求賢若渴之心。”

“哈哈哈……”何太後不免大笑:“那皇兒不見陳琳了嗎?”

“片刻就好!”劉辯走到一邊上,提筆在竹簡上落字,何太後心下也好奇至極,自己這個兒子什麼時候會寫詩了?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何太後雖不是文雅之人,但一看這樣意境雄渾的開篇,頓時眼睛一亮,認定這孩子有成為一代聖君的資質!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一氣嗬成!

何太後雙目圓睜,盯著那詩篇,反複咀嚼“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四句。

他正要說話,卻見得劉辯再度提筆揮毫!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