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劉關張加個趙子龍(1 / 2)

董卓本為西涼刺史,軍爵前將軍,更有侯爵,喚作鼇鄉侯,但卻屯兵河東郡,對洛陽朝廷虎視眈眈,這也是漢靈帝朝代遺留下來的問題。

原本董卓先後率軍平定黃巾之亂,隨後又率軍參與涼州之戰,頗有戰功。

還在那個時候,漢靈帝就發現董卓此人有異心,下詔人命董卓為九卿之一的少府,實則想要收掉董卓的兵權。

董卓更牛皮,直接說我的士兵不讓我走,我不能接受少府的官職。

然後這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漢靈帝彌留之際,忽然想到董卓的事情還沒解決,於是下詔董卓為並州州牧,其麾下大軍轉交給正在和涼州叛軍作戰的皇埔嵩。

結果董卓接受成為並州州牧,不交出兵權,也不動身前往並州去,一直地在洛陽地區外觀望。

最後,董卓不得已隻是率領五千士兵到達河東郡,繼續觀望,終於熬死了漢靈帝!

於是,新帝登基,朝廷大變,董卓在河東郡屯兵意圖不軌的事情,就完全被人忘記了

而正史上,則是袁紹給大將軍何進出昏招,讓他召心懷不軌的董卓領兵入京勤王。

這正好給了狼子野心的董卓有了帶兵入京的借口。

於是,就有了董卓亂政的事情。

劉辯很清楚,西園軍人不過十萬,若是董卓率軍入洛陽,最大的可能就是全軍覆沒。

方正曆史上,並沒有記載這一支軍隊最後的歸屬,而依照董卓入京後的火辣手段,最大的可能是這一支軍隊群龍無首之下,反而被其收買,成為了他助紂為虐的工具!

於是,十八裏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董卓才可能用兵六七十萬這樣一個恐怖的數字。

但劉辯最怕的,是曹操和袁紹兩人逃出洛陽以後,出現在董卓軍營中。

若當真發生這樣的事情,那西園軍隻怕就真的是自己手中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了!

何太後本身就是聰明人,但卻也不太敢相信董卓敢謀逆作亂。

“董卓早有不臣之心,自先帝尚在之時,不尊帝命,以軍中士卒不舍他離去為借口,搪塞朝廷,何人不知?”劉辯沉聲道:

“此人屯兵河東郡,卻出任並州州牧,但卻不去並州就職,不是坐等洛陽朝廷亂起來,他領兵入京,做謀逆之舉,又是作甚?”

何太後臉色微變:“先帝尚在時,卻是提過此賊,若當真是如此,那皇兒該如何?”

“抓緊試煉操練西園軍,或可依據澠池、函穀關,和董卓鏖戰,隨後則可發兵著並州刺史丁原入京勤王!”

洛陽東邊的門戶為虎牢關,西邊的門戶則為函穀關,而函穀關此前則是長安城的門戶。

西漢人們常說的關中關外,指的就是這個函穀關,而現在所言的關中關外,則是說洛陽東邊的虎牢關。

本來洛陽有虎牢雄關防禦東方的,奈何河東郡在洛陽西北部……就隻能依據澠池和函穀關防禦了。

按照劉辯自己的認知,並州刺史丁原(三國演義中寫的是荊州刺史,實際上丁原是並州刺史,按照曆史來寫的話,董卓入洛陽,隻有三千軍,並沒有演義中說的二十萬大軍,所以關於人數,諸位看官切莫當真,若要追尋可自動在人數後邊去掉一個零,此書也會稍微向於三國演義,不然的話要按照曆史寫,關羽的武器可都不是青龍偃月刀),本身就是因為放對董卓廢掉自己,擁立劉協,這才招致殺身之禍的。

此人在滿朝文武沉默不語的時候,敢對董卓說不,忠誠方麵,那絕對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