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城,一座不大的城池,東臨大海,南瀕錢江河,地處山地,地勢各有高低,交錯溝通,別有一番邊陲小鎮的風味。要說當地最出名的那就是藥材,由於當地土壤和氣候特殊,生長出的藥材質量是相當不錯,每年從這產出去的藥材聞名天下,因此有藥城的美譽。
東街是臨城四大街中醫館和藥材鋪最多的一個,因為這裏離藥材產地最近。
東街早市。
往日這些醫館,可謂是生意興隆,今日卻顯得有些蕭條。唯有楓樹下一家小醫館不同,門外排滿長長隊伍。
這家小醫館前天剛開的,老板是外鄉來的丫頭,十七八歲,長的到水靈,皮膚白嫩,穿著合身的薄荷綠襖,坐在桌前,替病人搭脈瞧病。
千萬別看她年紀小,就瞧不起她的醫術,聽說就在前天剛開業的時候,周圍不少老牌大醫館的夥計紛紛前來挑事,要求比醫術,結果都被這小丫頭比下去,搞得的他們顏麵全失,丫頭還因此還獲得小醫仙的稱號。
剛給病人抓完藥,丫頭抬頭笑眯眯喊道:“下一位。”
本該輪到一位小夥,這時一位婦女懷裏抱著個小男孩,搶在小夥前麵。
婦女麵色焦急,“小神醫求你救救我的孩兒。”
小夥一看婦女搶在他前麵就不樂意,拍了拍她的肩膀,“大娘我先到的。”
“抱歉,我孩兒患病,一著急這才搶了你的位置。”婦女一臉歉意轉頭對小夥道:“你能不能先讓我的孩兒先瞧病。”
丫頭一看孩子麵色發紅,精神狀態很差,在婦女懷裏哭鬧。心說這是小兒發燒,看起來挺嚴重要是晚點的話怕是沒救。
“小兄弟你能否先等等,讓大娘的孩兒先瞧病。”葉花語皺眉,對小夥勸道。
這小夥也不是不講理的人,見小神醫都這麼說,爽快的同意。大娘聽了連聲向他謝道。
丫頭對婦女道:“大娘,你先把孩子放到靠椅上。”
婦女聽了立即照做,丫頭伸出右手觸發腰間竹筒底部的按鈕,頓時飛出一枚銀針,丫頭迅速接銀針刺向大椎穴、外關穴、曲池穴、委中穴。
婦女站在旁邊,目不轉接的看著孩子,麵色十分擔憂。心裏不停的祈禱孩子平安,也許這就是母愛吧。
半小時過去,丫頭拔下刺向委中穴的銀針,用布擦了擦收回小竹筒內。此時靠椅上的孩子不在像先前哭鬧,麵色正常,丫頭替孩子把了脈,臉上露出微微笑容。
婦女看了問:“小神醫,我兒怎麼樣?”
丫頭笑道,“大娘孩子現在已無大礙,再開服藥服用就沒事。”
婦女十分高興,“謝謝神醫,謝謝神醫。”
“沒關係。”丫頭擺手,“救死扶傷是醫者責任。”
四周的人聽了也是誇好,丫頭笑了笑。
……
直至響午,一條長長的隊伍終於所剩無幾。丫頭診治完最後幾個病人,把醫館內簡單的收拾,便取了些銀子關門,來到附近一家酒館找了個空位坐下。
店小二有客人來,連忙跑過去問道:“姑娘要些什麼?”
丫頭道:“小二,來兩碗小菜和一碗白米飯。”
店小二樂嗬嗬的道:“好勒,客觀稍等。”說完就去後房準備。
話說店小二的速度挺快的,沒一會兒功夫,菜便全上齊。丫頭拿起筷子就大口吃起來。完全估計顧及不了淑女樣,畢竟忙了一個上午肚子早就餓的不行。
店裏又來了兩位三十大漢坐在丫頭附近的空桌,他們向店小二要了壺酒。一人倒了一杯,喝著聊起來。
甲:“兄弟你聽說了嗎?前些天市麵上出現株起草?”
乙感到好奇頭湊過去,道:“沒有,快說說。”
丫頭聽到奇草這兩個字起了興趣,夾起菜放入嘴裏邊吃邊聽這所謂的奇草。
甲:“那奇草共有三片葉子,每片葉子都有一種顏色。”
乙好奇道:“什麼顏色?”
“紅、黑、紫三色。”
兩大漢轉頭一看說話的是一位坐在他們附近的小姑娘。
甲問道:“丫頭你怎麼知道?莫非你認識這奇草?”
丫頭到了聲嗯。
甲:“姑娘,能否與我們說說這奇草的來曆?”
丫頭道:此草名喚三色草,生活在極陰劇毒之地,每年生出一片葉片,三年成熟。可入藥,是治諸多疑難雜症的上上良藥,總之此藥草價值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