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鄉村小聚(1 / 2)

漢洋縣屬華國中部江北省偏西之一小縣,全縣2000餘平方公裏,50餘萬人口,漢洋縣處於長江與漢江中下遊,兩江相隔不到百公裏,屬江流泥沙日積月累衝擊之平原,河流水係豐富,小型湖堰無盡,土地肥沃,自古均有稻米漁鄉之稱。吉山鎮位於漢洋縣西南邊緣,麵積100餘平方公裏,近2萬人口,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小鎮。

不了解之人大多會認為這是一個山鎮,實際上吉山鎮根本就沒有山,所謂吉山主峰海拔不到百米,周圍也就數十個巨大土包。但吉山名氣卻是極大,因山上有吉山寺,真正印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句古詩了。吉山寺可追溯到楚莊王時期,寺周有白、烏、黃、青、赤五潭環繞,曆史悠久,文化內涵源遠流長。山下良田稻米經潭水滋潤,顆粒極為飽滿碩大,營養價值極高,口感甜糯,俗稱龍米,自古皆為貢品。

吉山鎮村民喜種油菜,陽春三月,數十萬畝油菜花開,待到晴天,花粉隨風飄揚,清新芬芳,蜜蜂嗡嗡。

吉山寺塔為吉山鎮最高之建築,登臨塔頂,舉目四望,美不勝收,讓人心曠神怡,端的是人間仙境。

吉山鎮東部6公裏有一邊緣小村,名為風家村,村中八個村民小組,不過兩千餘人口,卻有良田萬畝,故而村民曆來皆衣食無憂,生活富足。特別近幾十年,國家實行農村家庭責任承包製分田到戶,大力扶植農業生產,政策深得人心,村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村民的努力換來財富的急劇增長。

華國人嘛,最看重的就是住房了,哪怕你全身名牌衣衫、挎名包、帶名表,天天吃著海參鮑魚、熊掌燕窩,開著百萬豪車,但卻沒有房產,住著破屋,別人也會認為你這人愛慕虛榮、講排場、不靠譜,十有八九是個騙子。反之,你要是住著別墅、豪宅,哪怕天天青菜窩頭、擠著公交,別人也會認為你是為人低調,懂得養生,大富大貴的體現。

所以,村民們有了錢紛紛開始修建新屋,一方麵寬敞靚麗住著舒服,在村裏漲漲臉麵,另一方麵,新屋地址通常在自家田地附近,幹農活時少走路,行事方便。就這樣沒幾年大集體時建起的集中村落土崩瓦解,紛紛四散,孩童成群,熱鬧非凡的場景再難一見。特別國家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一對夫婦隻能生一個小孩,出生率大降。這些年國家又推行城鎮化建設,大量村民擁入城鎮,農村人口驟減,平時難得見到幾個人。就連村裏的小學也因沒了學生,十幾年前就停辦了,小學校舍也被人租了去,變成了農產品加工廠。

就在村小學西邊偏南500米外,卻有一棟三層小洋樓。小樓並無圍牆,左右兩邊數米種有數株月桂,月桂外是數株十數米高的榆槐、香樟樹,正值初夏綠樹成蔭,使得小樓若隱若現。屋後有一片菜地,菜地中的作物七彩紛呈,似草似菜,不知何物。屋前一排刺槐樹,樹高七八米,因是六月,花期將過,樹上串串淡黃花朵盡皆綻放,煞是好看,樹下早已是落英繽紛,甜淡的清香讓人心醉。一條數米寬的土堤穿過護莊堰塘通往數十米外的村間公路。土堤兩旁水邊種著垂柳,柳枝新條隨風飄搖,美不勝收。柳樹間間雜數株梔子花,正是花開爛漫之時,芳香四溢。一圈護莊堰塘環繞在外,塘中荷葉成片,間雜數枝粉白荷花含苞待放,塘邊翠竹環繞掩映其中,好一個世外桃源。

此刻樓頂平台涼亭內,一群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正在嘰嘰喳喳閑聊,間或發出串串笑聲,聊得好不歡暢。但卻有一名少女站在圍欄邊,沉默不語,美目凝望著四周美景。

“雨晴,怎麼了?過來亭子裏吧,這裏陰涼,外麵太陽大,等下不要曬黑了。”一名少男注意到少女,招呼道。

但見少年劍眉星目、鼻如懸膽、雙唇微薄、臉頰稍長但輪廓分明,身高約一米七八。整體雖尚顯稚嫩,但渾身英武之氣已是溢於言表,其正是屋主之子風林。

雨晴回過頭來,但見此女一根粉紅絲帶將披肩長發簡單的束於腦後,其肌如凝脂、麵如桃花、柳眉杏眼、鼻似瓊瑤、櫻桃小口,身穿全白連體仙女裙,肩若削成、楊柳細腰盈僅一握,好一個眉目如畫,傾國傾城的美人胚子。

聽得少年話語雨晴並沒有回話,返身回到涼亭,淡淡一笑,無事人般端起一杯花茶輕呡一口。

“剛剛還好好的,怎麼還哭了。”風林走了過來,關切的問道。

“風林哥哥,人家哪有哭了。”雨晴輕聲道,聲音清脆,宛如風鈴。

“還沒哭,看你那落寞的樣,眼淚還掛在臉上咧。誰又惹我們姬家妹妹傷心了啊。”有一少女走來,遞給雨晴麵巾紙。

雨晴臉騰的一下通紅,接過麵巾紙,輕拭了一下眼角,悠悠的說道:“青玲,真沒有誰惹我,隻是明天就要走了,有點不舍得。以前就總是聽周國安他們幾個說風林哥哥家風景如何幽美,卻總也沒時間來看看,現在高考結束了,總算有時間來看看了。我真的好喜歡這裏啊,可明天就要回去了,然後各奔東西上大學,還不知什麼時候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