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知音(1 / 3)

入夜時分,領事的人高喊一聲“用膳”,大家才扔下手中的工具,爭先恐後去排隊。

燕君放下手中的鐵鏟,起身時才發覺腰酸背痛。他輕錘著腰,感慨道:“亡,百姓苦,興,百姓也苦。”

秦昭就著麵前的水洗手,應和燕君道:“燕兄所言極是,不知燕兄師承何人?”

經過一天的勞累,燕君對此人有了些許改觀,便與之交談:“燕某出生低微,無師教導,不過幸得兩位好友時常與燕某探討,燕某才有了這點墨水。”

“哈哈哈。”秦昭大笑:“區區探討,燕兄便有了名震建安之才,真乃神人也!”

“不敢,不敢。”燕君謙虛答:“不過,秦兄與張大人倒是和我那兩位朋友有些相像。”

“哦,此話怎講?”秦昭問。

燕君:“我那兩位朋友是今年的狀元與探花,感情也十分要好。”

“那的確挺相似的。”

秦昭看向遠處正幫忙發食物的張遠,眼含笑意回答著燕君。

“不過我那朋友比秦兄聰慧。”

“?”秦昭不解地看向燕君。

燕君卻看向張遠道:“我若沒猜錯,秦兄是為了張大人才來此為官吧!”

秦昭輕笑一聲,沒有回答燕君的話,算是默認。

“以秦兄的謀略,若是留在朝堂,如今定有一番作為。等秦兄在朝中地位漸穩,再暗助張大人,張大人即使沒有周旋之心,也比現在過得好。”

“是嗎?”秦昭答:“燕兄這般為朋友著想,能成為燕兄的朋友實乃幸事。”

燕君雙唇緊閉,總覺得秦昭的話裏雖在說幸,實則是嘲諷。

“敏澤,燕公子,我和王爺給你們拿了些饅頭,你們先墊墊肚子。”

張遠和梁琛從遠處拿著幾個白麵饅頭走過來,打斷兩人的對話。梁琛將手中的饅頭遞給燕君,張遠則是給秦昭。

“好久沒有吃到這般美味了。”張遠開心道。

燕君見他如此興奮,以為這饅頭是有什麼特殊做法,咬下一口後,發現與普通饅頭無異,可張遠為何像吃到山珍海味一般?

秦昭看出他的好奇,解釋道:“朝廷的救濟未到達之前,我們都是吃麩糠與陳年發黴的米一起熬煮成的粥,如今能吃上饅頭,豈不是如佳肴一般!”

“每年朝廷都有撥糧食給各州府,分量也不少,就算永安因大水顆粒無收,也不至於這般貧瘠?”梁琛問。

“嗬,州府?”秦昭冷笑:“王爺有所不知,在州府眼中,這隴西五城大抵隻有陀州城,其他四城如同擺設。”

梁琛眉頭緊蹙,追問道:“州府未曾向其他四州給糧?”

“給了。”張遠無奈答:“但每年給的糧食不多,還都是些陳年舊穀,隻夠養活縣衙幾人,若是遇上收成不好,我們還需自己去農耕。”

燕君忍不住感慨:“這隴西州府膽子挺大嘛,都貪成這樣了,就沒人參奏他?”

“有。”秦昭道:“前年嵩城大旱,州府也是不理會,嵩城知府便尋人遞奏折參他,可惜奏折隻到了內閣,到不了陛下麵前。”

燕君這才恍然,難怪這州府這麼狂,原來是內閣有人。

回望明德帝稱帝這些年,大梁徹底從枝葉爛到了根。

“好了,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城吧!”張遠起身,抬頭看向夜空,喃喃道:“願今晚無雨。”

燕君也跟著抬頭仰望,明月懸掛夜空中,四周是閃爍的星星,他也禱告般應和:“會的。”

四人三馬回到永安城內,挽心守在縣衙門前,見人回來,整個人都開心起來。

“公子,你終於回來了。”

梁琛先跳下馬,再將燕君抱下,正準備奔向燕君的挽心愣在原地。

從建安出發到永安這段時間,她便察覺這靖王爺對自家公子簡直不要太好,大到衣食住行,小到生活起居,真是麵麵俱到,像極了夫君對自家娘子的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