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南京3兩事(上)(3 / 3)

別說南直隸和浙江,就連江西人也覺得自己是三吳人……

這是個集體,形成優勢後周圍的府縣都想加入這個集體。

就像後世太倉嘉定並入上海,立馬就改口說‘啊啦是上海人’一樣。

葉向高反駁的意思很明確,史繼偕也開口:“形勢上,已來不及開恩科。若隻開江南1地,這是故意製造隔閡,不利於天下人心安穩。所以,此類不公允的提案,以後提的時候多用心。朝廷不是1家之朝廷,凡事做之前,要多多衡量。”

下麵的提議,葉向高這個首相反對,就絕無通過的道理。作為老搭檔,史繼偕不能讓葉向高1個人抗壓力,必須要站在一起用時間來不及,公正公允兩個借口給駁回去。

右相鍾羽正也開口道:“這件事情說小了是1次試探,說大了是本性難改。朝廷管著各處,眾口難調,能做的就是守身嚴正不偏不倚。故而,本相支持國相。”

開什麼玩笑,龍興之地是我大山東好不好,山東緊挨著南直隸,你們要在南直隸、浙江開恩科,竟然忽略我大山東,怎麼能通過?真當咱這個右相是擺設?

秦良玉這個左相不願摻合這些事情,見這3個老頭兒意見統1,開口9說了個兩個字:“附議。”

抵達南京後,秦良玉心情非常好。這裏沒有北方那麼多的特殊目光,在這裏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南京各處大街上都是自由出門的女子,沒有北方鮮明的男尊女卑現象。

在這裏,秦淮名妓常來拜訪,讓秦良玉感受到了真正的尊重,來自民間的尊重。

在北方,官場上人不敢得罪她,真正尊重她的隻有軍中將士。民間輿論對她而言是充滿惡意的,盡管民間女子仰慕推崇她,可北方民間女子沒有多少發言力。

不像南方,南京評事街上的輿論根本比不上秦淮,秦淮上的輿論力是極大的,她們給了秦良玉非常大的支持。

這個大將軍、左相,秦良玉不知道自己能做多久,她不怕皇帝嫌她累贅,而是擔心自己頂不住壓力而逃避。

到了南京後,秦良玉信心爆棚,在這裏她可是有著大明此時第1的輿論集團支持,誰再敢嘰歪,秦淮上的粉絲團,就能替她淹沒那些嚼舌頭的小人。

於是,懷著種種動機的1次請開恩科的活動,因缺少代言人而宣告失敗,連複議的餘地都沒有。

輕咳兩聲,列席相府會議的南直隸巡撫、應天府巡撫、應天府尹3人中,應天巡撫張鶴騰起身,將手裏1疊謄抄的折子遞給中書舍人,由這些舍人發放各處。

依照北京慣例,直隸巡撫、京師巡撫、府尹都有資格列席旁聽會議;南京留守兵部尚書孫傳庭進入相府,兵部戎政尚書是崔景榮,孫傳庭隻能旁聽會議。

南直隸巡撫提的是開恩科,現在是應天巡撫張鶴騰的提議,要對秦淮河下手。

十裏秦淮河就在南京南城,貼的很近。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秦淮河北岸是山川壇、天壇,再北就是神烈山孝陵。以前沒人管,又方便生活,就那麼鶯鶯燕燕稀裏糊塗過來了。

現在天子入南京,秦淮上的業務,也該整頓整頓,每日夜裏這裏通宵達旦,還怎麼讓神烈山上的孝陵安穩睡覺?

唔,就是怕皇帝以此開刀,進而將南京周圍的產業進行一番大整頓。毫無疑問,南京的地皮南巡以來升值極快,憑空生出很多錢,若是整頓一番,錢可就沒了。

自己自覺整頓,與等皇帝來整頓,是兩個概念。是丟錢和丟命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