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朝廷也一直不願意刺激四川,這地方易守難攻是出名的,天下未亂蜀先亂,搞不好1逼,就會大麵積造反。有的稅收9不錯了,總比燒銀子打仗要好……
唯有整理好巴東、川南、雲貴改土歸流工作,再設立青海省後,全麵包圍四川,四川的士紳就會老老實實繳納他們該繳納的稅。
不交稅,他們手裏的東西9賣不出去。
抗稅的永遠不會是百姓,他們安份、老實,對衙門有畏懼,隻要能活下去,該交的稅不會少。抗稅的核心主力,永遠是中產階層及以上,他們有更大的見識,深知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
越有錢,越抗拒納稅。
昭化縣城,朱弘林抵達後翻著楊肇基發來的軍文。
王三善在一旁飲茶,不愧是兄弟,小的殺的狠,大的在這裏剛殺完人也一副心平氣和,閑雲野鶴一般的姿態。
朱弘林不太懂這些東西,但他知道前線軍隊充足,後方援軍9緒,這樣布局是安穩的。還有糧食,隻要糧食源源不斷運過去,就不會有大的疏漏。
放下軍文,他端茶飲1口:“王公,朵幹那些番子怎麼個想法?”
他想不明白,朝廷分明沒有開刀朵幹的意思,這些人忙個不停,囤糧、購鐵,遣人雇傭川陝鐵匠,現在還裝可憐求救川陝兩省,到底想幹什麼?
明明不是1個級別的,這些人還玩兒小手段要逞強。
西南彝苗、遼東建奴,漠南蒙古,套東套西、還有日本,都被大明搞趴下了,怎麼這些人還要狂妄自大,行螳臂當車之事?
現在西域天山北是瓦剌準噶爾部,天山南則是葉爾羌王國,都是蒙古人。朵幹都司也多是蒙古土司,這地方蒙古人是壓著藏人打的。
再說藏人,已經遠遠比不上他們的祖先吐蕃人,吐蕃人因文成公主帶去的技術力量,能造渾身鐵甲,隻露出1對眼睛。以戰死為榮,老死為恥。
現在因為密宗問題,他們是愛好的和平的,朵幹都司的蒙古人也受影響,漠南漠北蒙古也沒逃過東傳密宗的毒手,基層動員能力基本上全廢了。
牧民願意聽喇嘛活佛的,願意把最後1隻羔羊給喇嘛活佛,也不會給蒙古貴族。
這種情況下,這些人個個自保都是問題,還有心思玩兒花招?
王三善解答了他的疑問,緩緩道:“千歲爺有所不知,西北於國朝而言是貧瘠的,然而對烏斯藏、朵幹、西域諸部而言,西北則是富裕的。國朝重振中興,大修西北道路,使得諸部驚疑不安。這,或許是1次極大的聯合,想要逼迫朝廷放棄甘肅、青海、安西設省。”
還有北庭,在朝廷計劃中,西域範圍會初步分為北庭省和安西省。會大規模遷移人口填充邊塞,1代人後繼續向西擴張,開闊疆土。
“想得美。”
朱弘林沉吟,道:“王公,孤欲上奏,將川西軍團補充完整,加強山地訓練。將府軍令下來,還要勞煩王公籌備軍械。蜀軍團將士摩拳擦掌,就等著大幹一場。軍心可用,不能讓將士白熬著。”
王三善拱手,朱弘林繼續說:“征伐朵幹,當以步軍為主。車輛難行,需要大量山地高原馬匹,滇馬不錯,雖然矮了些,卻是眼前最適合的挽馬。四川總督衙門,也不能指望滇馬1處,還請籌備驢子、犛牛,設立牧場育種。快則兩年,慢則45年,設立青海省之前,孤要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不可能全麵出兵攻伐,1來是糧食問題,第2就是高原氣候適應問題。否則損兵折將虧損元氣不說,會有損官軍威名。
王三善繼續應下,補充道:“千歲爺,鬆藩地處高原,氣候與朵幹類似。不妨此次配合楊征西將鬆藩理順,以鬆藩為練軍之地。各營兵馬輪番曆練,幾年後蜀軍團出征,適應氣候,朵幹諸司引以為峙的高原氣候、地勢不存,攻伐朵幹自然無往而不利。”
鬆藩衛掛在四川版圖,不老實習慣了。某部惹了四川,川軍去打9跑到陝西境內,川軍隻能幹瞪眼;或惹了秦軍,又跑到四川轄境範圍內,讓秦軍抓瞎。
曆來整治鬆藩,都是川陝聯合行動,1個封堵,1個動手,挑頭鬧事的被幹掉,鬆藩又能安穩1點。萬曆中期,鬆藩在田樂、徐3畏手裏元氣大傷,老實了1輩人。
田樂是親自帶兵去作戰,從甘肅鎮跨過陝西隴西地區來的鬆藩幹仗,越過陝西1路殺到四川邊境,全殺老實了。因為田樂的遺威,徐三畏又強迫鬆藩各部出丁修建簡化版長城,消耗他們的元氣,徹底老實了1輩人。
甘南、川北、陝西以西,岷山範圍這一片範圍內,是大量的濕地,天然的草場。理順後,用來養牛真的是懶人躺著睡大覺,牛群都能繁殖的很好。
朱弘林很看重這片地區,對於沈陽這個經濟越發繁榮的封地1點都不喜歡,他想弄1塊大大的牧場做封地,以後子孫9靠牧場產出吃飯。不去搗鼓經濟或朝政的事情,這1輩人好說話,下1輩人9難了。
畢竟,不是每1個皇帝都敢像二郎這樣,對宗室全方位的信任、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