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煌在一旁點頭,袁可立就是單傳,也隻是中年得子生下袁樞,另有3個女兒皆許配給當時名士。擔心子嗣問題硬是逼著袁樞十六歲成婚,次年,袁可立心願滿足抱到小乖孫。不過袁樞現在26,再無所出,袁可立沒少揪心。
袁家是大族,這樣的家族都是靠龐大的子嗣數量來保證質量,袁可立夠神,袁樞也緊隨其後。就連第3代獨苗袁賦誠也被袁樞帶著入宮玩過,很聰明的1個孩子。
“你拿去尋曹化淳謄抄,今夜研究一下,夜裏就住在河邊直房。”
朱弘昭從亭下桌案上取了其他4道折子,遞給餘煌。
“臣告退。”
抱著折子,餘煌躬身施禮,騎著馬去找曹化淳。
麵西站在釣魚台護欄前,朱弘昭狠狠搓搓臉,這大明聰明絕頂的人這麼多,可他娘的怎麼會亡了?
雙手撐在護欄上吹了吹風,夜色下披上內侍遞來的披風,眉頭皺著。
大夏天的,夜裏卻很冷,你說怪不怪?
袁可立突然入京,很多人詫異,最詫異的人是兵部左侍郎李邦華。幾乎,相府都認為他會是留守北京兵部尚書,成為留守文官之首,3巨頭之1。
他也這麼認為,沒想到老上司袁可立9這麼突然入京了。
擱以前還能聽到風聲,袁可立日夜兼程沿著鐵路上來,說是日夜兼程,基本上都是睡在軟臥級別的車廂裏看書,悠哉遊哉看著風景來的。1日1夜行進一千4裏,真是難以想象呀。
袁可立當山東巡撫時,他就是山東布政使司參政。隨後袁可立搞3方封禁政策,割出山東登萊兩府設立登萊巡撫以陶朗先為巡撫,李邦華去天津當巡撫設立天津鎮。
因為陶朗先的冤案,導致山東出了個什麼事情?
那就是袁可立以領導登萊巡撫的山東巡撫過去當登萊巡撫,登萊巡撫權職反倒壓過治理山東5府的山東巡撫,山東巡撫成了給登萊巡撫湊集錢糧的後勤人員。以小吞大,後來的巡撫能願意?
山東後任的巡撫是趙彥,也是懂兵事的,不服袁可立,不願意當這個後勤性質的空頭巡撫。算上1係列陰謀後,以引蛇出洞之計逼得聞香教提前反叛。
其後朱弘昭1路平叛,袁可立9帶著衛所兵打醬油。登萊最強不是山東兵,更別說衛所兵這樣的渣渣,最強的是渡海遼人丁壯組成的遼軍及沈有容的5萬登萊水師,當然這個數據摻水,當時朝廷的很多兵力數據都是摻水。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給你1營兩千的軍餉,卻讓你湊出3千人接受核查,這可能嗎?
而當時大軍出海很巧合的去南4衛幫助東江鎮遊擊將軍張蓋打仗,平叛後袁可立又匆匆渡海去指揮作戰。遇到台風,可能是海市蜃樓有仙人在影像在空中遙遙1指,袁可立的船隊順著所指方向前進,恰巧避過台風。躲過危機後,袁可立立馬提筆寫下《觀海市》1文以做紀念。
其後趙彥被朱弘昭坑死,繼任的巡撫王維賢有著與袁樞一樣的愛好,那就是收藏。山東本土軍功最大的是原兵備道員徐從治,兩個人起了衝突。
徐從治又是袁可立老部下,有大軍功在身,惹得王維賢很不痛快。畢竟他是藝術家心性高過官員心性,直接誣告萊州濰縣駐軍遊擊張爾心、萊州副將李性忠謀反。將袁可立蒙在鼓裏,袁可立直接收到兵部急遞說是濰縣駐軍謀反。
唔,兵部飛騎是1路順著官道跑過來的,還經過濰縣……
袁可立派譚昌言過去請李性忠、張爾心喝酒,譚昌言拿出袁可立兵牌,很順利接掌兵權。隨後,王維賢9倒黴了。
袁可立不僅治理地方厲害,斷案如神,做事更是剛烈,說報仇9報仇。作為老部下,李邦華怎麼可能不怕?
袁可立帶過的人,小毛病改不了,該有的能力和氣節都是很不錯。比如徐從治,就是後來孔有德謀反,在城頭督戰被炮打死;李邦華更是在北京城破時去文天祥廟哭一頓後全家自殺;陶朗先更不用說了,一心為公想明白現實後,直接絕食餓死以示忿恨。
鐵板釘釘的兵部尚書說沒就沒了,他想不通自己哪裏做錯了。
大明的兵部尚書,有著另類殊榮,俗稱大司馬,3公3師加官混不上,3孤3少總能撈1個。
而且,現在侍郎能不能升到尚書銜,直接決定有沒有資格入下1屆相府。
讓誰接替不好,將袁可立隔著34千裏弄過來,難不成真對自己有了疑心?
李邦華又覺得皇帝應該要提前給袁可立湊集班底,自己是左侍郎,又是老部下,難道是天大的機遇?
安慰自己的時候,老仆慌張來報:“老爺,錦衣衛都督許顯純來訪,說是要與老爺喝喝茶。”
“帶的是駕帖,還是拜帖?”
臉直接白了,許顯純拜訪過的人,很多人都自殺了。
駕帖,廠衛緝拿嫌犯的逮捕證,以前歸6科官刑科都給事中負責簽發,現在握在侍從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