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當初的態度再堅決一些,宣大前軍的主將會是他的3兒子楊禦藩,絕不可能是王威的兒子王樸。
此時此刻,高傑看著印刷的報紙,看著上麵自己的名字,嘿嘿傻笑,他總算是把自己的名字給留了上去。
“父親大人,孩兒要投軍!”
從雙鶴書院轉到首善書院的黃宗羲對著自己父親禦史黃尊素壯著膽子,握著拳頭,神情堅定又有些畏懼。
他與朱弘昭同歲,還是閻應元的同窗,如今比他大3歲的閻應元辦起了這報刊,兩人也算相熟,彼此的距離越來越大,這是驕傲的黃宗羲所不能容忍的。
黃尊素認真研讀內閣的信稿,想從其中分析出一些東西。抬頭看1眼大兒子,又看看其他4個滿懷期待的兒子,並沒有生氣。
武人真的地位很卑賤,文官領兵時要披甲,為了防止被人誤認為武夫,再不方便也要穿上官袍,再套1層甲,戰甲外麵還要罩著戎袍遮蓋。
很多的文官,上戰場寧願不披甲,9穿著官袍頭戴烏紗帽上陣,穿個甲胄都這麼忸怩,可想而知武夫的地位有多低。
他的5個兒子都很聰慧,長子黃宗羲更是小小年紀心智果毅,很有主見。
黃宗羲提氣,與父親對視。
“哦,這倒是新奇,不考進士了?”
“監國殿下以武振國,孩兒估計今後,將是文武共治之局麵。弟弟們年歲小,考進士可以慢慢來。而孩兒此時投軍,正是時候。”
說著,黃宗羲眼巴巴望著父親,心中忐忑。
“難得有此壯誌,監國殿下近來要重設羽林衛,為父舉賢不避親,就為我兒向監國殿下上道折子。近來多多研讀武毅戚公所著《紀效新書》,免得殿前考校惹人笑話。”
有些詫異,黃宗羲沒想到黃尊素會這麼輕鬆的答應。
輕歎1口氣,黃尊素為兒子解惑:“監國殿下為前軍3將揚名,而不提監軍徐日久,態度已然明確。為父曾聽聞殿下說過出將入相之語,隻望我兒勤勉,文武兼備,為國分憂,揚我門楣家風。”
黃宗羲絕對是個狠人,這1點毋庸置疑。
此時,京城入夜,各處大放煙花慶祝,黃尊素領著5個兒子出書房,看著漫天璀璨煙花,眨眨濕潤的眼睛,道:“武人崛起勢在必然,也非壞事。惜哉,大來公!”
在沈陽城樓自縊殉國的遼東經略袁應泰與黃尊素的關係十分要好,如果當年朝廷抬高武人的地位,也不會有遼東接2連3的大敗,袁應泰也不會殉國,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