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閻應元的黑眼圈,朱弘昭抓一把葡萄幹吃幾粒,笑道:“詹事府內,論才學修養,你連看門的門吏都比不上。詹事府裏,除了才學外,品行、道德、誌向都是重要的。你何必拿自己的短板,去對比他們的長處呢?”
閻應元恭恭敬敬放下小茶盅,無可奈何點頭,揉揉眉心道:“千歲爺有何吩咐?”
“武祖時期能有陽明聖人,孤準備讓你做陽明第二,開曆史之先河,名垂萬古。”
“千歲爺說笑了……臣……臣何德何能?”
朱弘昭見他神色惶恐,從小木桌上拿起1份9月上旬,即將抄送天下的邸報遞給閻應元,神色鄭重:“不試試,怎麼9說自己不行?聽說江南那邊已有類似邸報的手抄,彙聚各類信息流行於士紳豪商之間。孤準備更進1步,讓邸報平民化,除了重要軍情外,餘者皆可由民間刊行的……孤將其稱為報紙,都能由報紙刊行。”
“想想,若由你刊行報紙,你刊行的報紙發往天下各省,上麵記載著各種信息,文人的詩章遊記、商民的廣告、各地發生的新鮮趣聞……甚至是揭發某些庸官、貪官乃至是巡撫、內閣1級的爛賬……這還不算,報紙將會使各類信息流通天下,無數的信息能讓封閉的地方知道外麵的世界是怎樣的1個世界,更能開啟民智。”
閻應元別具1格的雙眉輕皺:“內閣?開啟民智?”
“千歲爺,誹謗內閣可不利於政令通常。”
“禦史不就是幹這個差事的?怕什麼,與其等江南的報紙發展起來,不如朝廷主動開展報紙行業,彙聚天下信息於1冊之上,其中蘊含的東西遠遠不止這些。運用得好,報紙就是民間的禦史,代表民間的呼聲向朝廷轉達,打消朝廷與民間的隔閡。更重要的是,它能開啟民智,讓百姓睜眼看世界。讓他們知道更多的事情,他們會思考,會在報紙傳遞的思想引領下監督官員。”
吃兩粒葡萄幹,朱弘昭打量著閻應元,繼續說:“報紙是信息平台,讓百姓在報紙上發表意見,遠比禦史來的有效。百姓識字的少,所以孤希望你能盡量的站在百姓的角度說話。若做得好,你將會成為引領時代的人,是開創曆史先河之先驅,你的功績無人能抹除。”
閻應元眉頭舒展,似乎一些東西他揣摩透了,抱拳道:“千歲爺,需要臣如何去做?”
朱弘昭不準備培養閻應元在官場發展,官場的水太深,他擔心淹死閻應元,也擔心這水會讓1個新鮮的人發酵,變成老壇酸菜之類的腐朽。
“3日內完成首刊,其中內容可抄邸報,其中畫線內容不可宣揚;另外著重書寫鹽稅、與罷遼餉之事,這兩件事情的功勞要記在皇帝身上。孤會指示朝中大臣書寫時論投稿到你那裏,你也可以去訪問方從哲、劉一燝等致仕大員,務必在3日內完成首刊。到時邸報發往天下,你的報紙隨同發送,同時在京中售賣。”
閻應元低頭沉思,片刻後道:“千歲爺,臣家中書坊人手恐有不足之處,還需千歲爺撥付些人手、印刷機械。”
朱弘昭1笑,很滿意閻應元的務實,從袖中取出1封折子遞給閻應元道:“廠衛已選出精幹人手,你要做的就是帶著這些人完成首刊內容的收集與排版,在十四傍晚前交給李墨軒,由廠衛負責校準、印刷。”
閻應元看著折子,裏麵朱弘昭詳細描述了報紙的形勢與排版,並提議報紙可分為時政、軍事及邊防、民情、國外風物、各地趣聞、文人詩稿、商民廣告等等幾個版塊。
就連報紙的營銷方式都做了準備,將會有錦衣衛暗線負責在市麵上售賣,閻應元的報紙機構叫做京聞報社,掛在錦衣衛新設的時論司,售賣利潤扣除分給文人的稿費及各項支出外,剩下的由報社與時論司分成。
閻應元看著後輕呼1口氣,原來他的報社隻是負責報紙內容的采集和排版,並不負責刊印。如果排版、刊印1體,他不敢接這個差事。
一旦裏麵有什麼敏感的內容不小心刊行出去,報社裏麵的人會倒大黴。
由錦衣衛負責最後的考校和刊行,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報紙信息的安全性,不會出現什麼煽動性,不利於國朝穩定的信息出現。
見他似乎領悟到了這1重顧慮,朱弘昭也鬆了一口氣。
誰掌握輿論陣地,誰9掌握了發言權,以及主動權。
黑的白的,由自己來說,這可比什麼獨裁來的方便的多。
送走閻應元,朱弘昭覺得自己應該在國法中加強對輿論的管製,起碼報紙的發行要明確規定下來,各種報社可以申報批準,但必須由廠衛負責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