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不相與謀(2 / 2)

瞪著汪文言,朱弘昭寒聲道:“賈似道與本朝張居正沒有什麼區別,都在變法,都以為自己做得對,都得罪了上上下下的人!不同在於賈似道罷官後趙宋被滅,張居正死後國朝依舊延續!1條鞭法是個什麼德行,汪先生難道看不清?”

朱弘昭含怒起身,對著汪文言繼續大吼:“哈!1時增加稅賦,卻數倍、數十倍增加百姓負擔,中間巨大的缺額哪去了?被狗吃了還是漂沒了!!”

“汙蔑!齊王殿下,講理不在聲大!全天下都認為是賈似道誤國,你又何必反其道而行之!”

緩口氣,朱弘昭重新坐下嘴角帶著冷笑:“那1條鞭法呢?汪先生也是底層出身,別說先生不知具體情況。本王與先生剖心對答,先生莫逞口舌之利,今日隻說實情,不扯虛言!”

對於張居正的1條鞭法,禍害了百姓是1方麵,和大族士紳也能抽上1筆款子,所以張居正死後罵名不少,東林黨中對他的風評也不是很好。

汪文言也是1歎,神情頗為無奈:“太嶽公的變法有好有壞,本意是好的。可地方吏治敗壞,才使得太嶽公一番心血化為烏有。所以,齊王殿下請明視,朝中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改?怎麼改?你們東林黨中,本王也敬佩那些元老,至於後輩中如王化貞等人難以掛齒!為了與熊延弼鬥氣,王化貞罔顧國事,真是好大的膽子!你說,按國法他該不該死,可他怎麼還活著!”

王化貞就是東林黨此時唯一的軟肋,汪文言氣勢一頓。

“9因為他王化貞是葉向高的學生所以就能活到現在?”朱弘昭反問一句,端起茶飲1口潤嗓子,汪文言也端起茶喝起來,朱弘昭放下茶道:“人都有局限性,就連孔聖人都承認自己有不足。正所謂兼聽則明,可你們東林黨為什麼氣勢洶洶逼得朝中官員人人自危不得不結黨自保?或許你們有你們的道理,認為這些人屍位素餐,應該被趕下去,由你們東林黨來治國。”

“汪先生是東林黨骨幹,今日本王9說個心裏話。本王不反對你們東林黨獨占朝廷,可你們要拿出自己治國治民的本事來!可你們,整日與各黨圍繞著3大案吵個不停,你們當官是來治國治民來的,還是為了吵架鬥嘴的?”

“登萊巡撫袁可立是你們東林黨人,這個老頭兒有本事,雖然迂腐了些,可他能踏心做實事,所以本王能與袁老頭共事,一起聯手平定香賊。李邦華也是你們東林黨人,也有本事,可為什麼他嘴上的本事比手上的還要大?”

說著,朱弘昭1歎:“你們就是太狹隘,朝堂上誰都無法1家獨大。你們1家獨大,我朱家天下怎麼辦!難道軍國大事都操於東林之手,讓天子垂拱而治?”

這句話說到汪文言心坎兒裏了,可這種話他哪能承認,連忙搖頭道:“齊王慎言,我等豈有那忤逆心思。”

看他1眼,朱弘昭1笑:“孤對先生剖心推腹,先生何必相瞞?本王自從宮中中邪後,在青陽子道長講解下,明白了太極之理。所以孤1路而來,少造殺孽。也請求汪先生,不妨與葉閣老、趙吏部多多交流。畢竟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相濟,天子在中調解才是長久中庸之道。”

汪文言沉默下來,他是半路加入東林黨的,有自己的核心理念。隻是受東林黨老1輩影響,這才逐步偏向東林黨的偏執理念。

緩緩搖頭,汪文言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現在,來不及了。”

看來是沒得談了,那就做好準備看東林黨倒黴吧……

朱弘昭努努嘴,眼神狠厲:“既然你們不撞南牆不回頭,那本王9靜候佳音。那咱換個話題,趙宋之所以滅亡,本王認為是嶽武穆被皇帝冤殺寒了天下武將之心,汪先生如何看待?”

汪文言露出1個苦笑:“齊王怎麼那般特立獨行?世人都知嶽武穆是奸臣秦檜屈殺,怎會是趙宋皇帝下手?”

朱弘昭笑笑,向後仰躺揮揮手,示意周圍人退散,壓低聲音道:“本王聽聞嶽武穆背上刻有精忠報國4字,大有來曆。崇智殿是本王寢宮,多有民間孤本。嶽武穆,極可能是徽宗子嗣……至於真假,汪先生翻翻宋史,多方對正,不難發現端倪。”

汪文言皺眉想了想,道:“如此奇聞,多謝齊王殿下相告。若真有此事,推敲著也合乎情理。”

朱弘昭緩緩點頭,指著自己心口,笑問:“汪先生,本王可有武穆遺風?”

果然,這兒挖個坑在等著自己呢,汪文言沉吟片刻道:“齊王統兵有武穆遺風,而立世處身過於暴虐,不及武穆仁善。”

“汪先生,本王可有改過的機會?”

汪文言聞言瞳孔微縮,上下打量,遲疑片刻道:“事在人為。”

朱弘昭咧嘴1笑:“連本王都有改過機會,可你們為什麼不改?說到底,權勢財富動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