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首輔葉向高先看,微微頷首又搖頭:“這字別具1格,隻是文筆粗白難登大雅之堂。作為軍將,已是難得之事。”
葉向高有1手好字,龍椅上的天啟臉色黑了黑,魏忠賢不由輕咳了兩聲,葉向高隻是看1眼魏忠賢,垂目研讀奏折,看完又遞給兵部尚書黃克纘,奏折走了1圈,內閣、6部尚書、侍郎於禦使先後閱讀。
葉向高不說話,兵部尚書黃克纘出列道:“陛下,軍功記載詳實,不似偽報。臣為大明能有朱以溯、朱弘昭如此赤膽勇將而心喜。”
左都禦史趙南星抖著胡子,人老聲壯:“不然,臣以為軍功議定不可如此倉促。需等大同諸官驗功折子到了後,兩相佐證,再議不遲。否則朝廷輕率定功,後堪合不實,必遭非議。”
天啟皇帝臉色1陰,什麼朝廷輕率,這不是拐著彎兒說他這個皇帝輕率嗎?不過人家趙南星是禦使頭頭,朝堂上怎麼說都沒事。
黃克纘對東林黨不感冒,昂聲道:“趙大人,如此詳實的軍功,豈能作假?”
“無地方官員佐證,軍功還需證實。聽邊將1家之言,倉促定功,與國法製度不合。”
天啟興衝衝而來,被趙南星領著一幫禦使潑了1盆冷水,這場朝議便虎頭蛇尾結束。但還是把內閣、6部尚書留下,其他官員也別想回去和家人團聚,留著等晚上賜宴吧。
總算把這幫搗亂的禦使弄走了,天啟賜座,畢竟這都是一幫老頭兒,賜個座,說不好這議功時這幫人會心軟。
“朕可以向諸公保證,這軍功不摻1絲水份。朱參將身為宗室,父子2人親率萬騎出塞陣斬2酋,俘斬4千,收複塞外失地千裏。揚我國威,振我軍心,如此大的功勞,朕要重賞。諸公議議,如何賞賜才能體現朝廷大度,以讓天下宗室心動赴邊為國戍邊效力?”
內閣、6部大員聽著眉頭都皺皺,無人先開口。皇帝的意思很明白,要重重封賞。而且已經定下了基調,根本不給他們說3道4的機會。
既然皇帝都說軍功不摻水份,說明1個原因,那就是這立下大功的朱以溯父子,他們身邊有眾多皇帝的耳目。
封賞軍將,這幫文官打心底裏不太樂意,特別是封賞宗室將領,這更是敏感。宗室身份本9敏感,如今誰為他們開口,等朱以溯父子栽了,難保不會被皇帝秋後算賬。
更關鍵的是朱以溯父子是振興衛所軍製,衛所軍製很可怕,1旦興複9意味著招募的戰兵體係要衰竭,多少戰兵將領會丟掉飯碗,到時候將心、兵心不穩,這會釀成更大的禍端。
不同於如同私兵的戰兵,衛所軍是實實在在的行政編製,衛所軍強大起來,皇帝的底氣9足。若5軍都督府跟著衛所軍製一起抬頭,有強盛、不需朝廷糧餉挾製的衛所軍做支撐,那些都督府的勳戚們腰杆子會更直,會衝擊朝廷內部的話語權。
所以,打心眼裏,列坐的大臣都不願意提高朱以溯的地位。不少大臣都現在認為朱以溯是萬曆皇帝遺留的1枚棋子,而這時,就是這枚棋子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君權和臣權的鬥爭永遠不會停息來下,鬥智鬥勇。而軍權就是重中之重,皇帝手裏的軍權盛,臣權就會被壓製。若皇帝手裏沒有強軍,皇帝的底氣9不足。
這回皇帝太猛了,不信任外姓將領,直接抬出了宗室將領,這是繼外戚將領、宦官將領後又1輪對軍權的衝擊。用的還是衛所軍製,讓掌握財政大權的大臣們措手不及。
不管皇帝用什麼人帶兵,隻要是戰兵體係,掌握朝廷財政糧餉的大臣們,有的是手段收拾帶兵將領。而根基紮在衛所軍製上的將領,完全可以不鳥事朝廷的糧餉。按規定,也要不來,還要交出去1部分給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