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更大的可能是這幫少年會戰死,或負傷殘疾。這些也沒有忌諱,在契文中全部寫明。
趕在7夕前返回新平堡青陽莊,先準備視察東院工坊,然後朱弘昭準備和妻子李幼娘過7夕。兩個人有夫妻名義,實際上夜裏睡覺都是同床不同被。
李幼娘家中世代行醫,自然知道過早行房事的壞處,起碼現在的朱弘昭不適合。而且這年頭歲數小的女人生孩子,頭胎很容易出問題。
同時這6百少年新軍安置問題也需要解決1下,今年氣候燥熱少雨,東路歉收,很多土地又是荒廢很久,裏麵野草太多,影響作物生長。導致今年軍屯的3千來頃田畝夏收才出產了十5萬石糧食,按比例收稅1萬5千石。
土地1年種兩季,種完小麥種粟,粟就是小米。今年預計總共能收糧25萬石,十1稅也就是兩萬5千石入帳。
兩萬5千石米糧很多嗎?很多,這年頭運作得好,能賣3萬兩銀子,銀子將近1噸重。換算到後世就是2百多噸,在後世恐怖的消耗量麵前,根本不值1提。
這些糧食還要折算成俸祿發放,衛所軍操練時是不吃家裏存糧的,吃的是衛所糧倉裏的糧食,也就是這些做稅的糧食。
除去7千多石糧食發俸,再留5千石做積存,這下隻有1萬3千石做周轉。
兩個衛所1萬一千人,計劃要操練3月,這3個月的支出,就能將這1萬3千石消耗的差不多。所以朱弘昭弄來的這6百少年新軍,就有些問題了。
6百人不算他們的吃穿住行,光扶持米每年就有1千兩百石,5多名充當低級軍官的玩伴,則有3石的扶持米。補貼銀大約是8百兩,也是不能少的。
再加上這些少年吃穿,朱弘昭預計自己每年需要5千石糧食,3千兩白銀才夠維持。這是1筆大數字,可能在朱以溯那裏9過不去。
如果6百人砍掉1半名額,說不定還能勉強糊弄過去。
現在東路兩衛忙著操練,朱以溯很忙,整日流轉各個千戶所視察操練進度。朱弘昭也不敢去找,因為這6百少年實在是太顯眼,會惹朱以溯責備,更重要的是現在朱以溯很忙,再去添麻煩也不是當兒子該幹的。
青陽莊東院,朱弘昭帶著陳策檢查製好的槍管,每根槍管內徑統1為寸7,長兩尺3寸。每根都是上等鋼質,所有的槍管都是在一根鋼錐上鑄型,保持了口徑統1。
槍管橫截麵外邊是正6邊形,這樣方便錘打。每根槍管由水力機鑽刻膛線4條,然後經過數道淬火後,經過檢驗才算合格。
檢驗過程簡單又暴力,在槍管內塞上3倍份量的火藥,兩頭堵住點火。如果炸膛,追究匠戶責任,槍管融了重新打。
相比這年頭其他生鐵打造,省工省料的火銃,這些鋼質槍管,隻要匠戶用點心,承受3倍份量的火藥不成問題。
有水力機械為助力,5個人組成的槍管製造組每日能產十根合格槍管,進度不算慢。每根槍管都塗抹了1層油脂防鏽,油光閃亮。
胡鐵匠在一旁弓著身子,花白短須1抖1抖,眉宇間滿是笑意。
朱弘昭很滿意匠戶們的工作進度,擦去手上油脂,對胡鐵匠說:“保持現有的質量和速度,每名匠戶每月嘉獎銀3兩,學徒1兩。胡老特例,為5兩。”
“謝公子厚恩。”
“你們也多總結一些過去的經驗,技術是不斷更新改進的。若有人做出成果,核實後月俸增長,以月2兩為1級。革新成果越多,月俸越高,沒有上限。”
這下匠戶們,學徒都興奮起來,隻要改革1項,那就代表著1年24兩白銀收入!十年呢?若改革的更多呢?
如今東院工坊所需的鐵礦從市麵收購,因為焦炭技術不穩定,存在隨機性。使得焦炭煉鋼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偏差。
好鋼用來打造火銃,差一些的粗鋼要麼鑄成模子,要麼打造成器具外賣,用賺取的銀子收購鐵礦石。維持著基本運轉,可朱弘昭如今缺銀子,隻能打粗鋼的主意。
粗鋼也是鋼,打造器具哪有兵器鎧甲值錢?
而且這幫鐵匠最擅長的也是打造兵甲,所以朱弘昭動了歪心思,準備將鐵匠1分為2,1部分專門製造火銃,1部分打造兵器鎧甲外售。
官方允許私人作坊出現,但打造一些農具鐵釘9成了,若打造兵器鎧甲,這可9不成了。更何況是打造火銃?
這個道理朱弘昭知道,這幫鐵匠也知道。鐵匠們認為朱弘昭有鎮守太監劉公公為後台,又是大明宗室,打造幾杆火銃不算問題。
火銃這種違禁物鐵匠們都打造,更別說是兵器鎧甲了。
“日後鋼多了,打造幾副上等好甲。”
留下最後1個指示,朱弘昭9回了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