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趙旉在奉天殿召開大朝會,為班師回朝者以及為大宋鎮守邊關的將士們冊封授賞。
日常的朝議政務結束後,趙旉點開了重點話題:“今日,朕借這大朝會,為這些年來為大宋浴血奮戰的將士們封賞,宣!”
聞言,站在一旁的宮女(內侍製度已被廢除,皇宮之中將漸漸見不到太監)打開了捧在手中的聖旨:“今,南征軍女軍及因戰而傷者稀疏歸來,朕特於此封賞有功之士!安和公主趙玟憐,德行充足,武事充沛,封左衛上將軍,賜女軍名為巾幗軍,命其繼續擴軍,以彰顯我朝於女子之平權也!鎮南王段和譽爵升至嗣王,蒲甘及所占德裏蘇丹國之地為其封國,在其封國內享有稅政及軍事自主權,張明宇為王國大將軍,掌軍事,李綱為王國相,掌政事!安南、南越及高棉三郡援軍將領官升兩級,賜伯爵,賜良田各三百畝,準許其自行開擴水師,編練土軍,向南方及東南方自行擴張,一年之內所得之地皆為其封地,各地戰兵有傷殘者,皆令其返國歸京,由朝廷安置其去往各地村鎮,擔任鄉老之職,以播聖德於四方......”
洋洋灑灑寫滿了整張錦帛的聖旨,這宮女直讀的口幹舌燥,但最終還是讀完了,她強忍著口渴,捧著聖旨又站回了原地。
朝堂之中,文官們的臉色就跟吃了蒼蠅一般,十分難受,武館這邊卻是大為振奮,畢竟皇帝給他們的權力又大了一些。
這時,方才被趙旉召回的前丞相李綱,現在的鎮南國國相出列上奏道:“陛下,老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對於有功者的封賞,我等當朝議之,如此放權,恐國將不國啊!且陛下賜封那段和譽為鎮南王已然是莫大的恩典了,畢竟自漢以來,非皇室不可為王啊,陛下如何還要與其封國,更是給了如此大的權力啊!”
李綱這話可是說到了眾多文官的心坎上了,雖然經過趙旉的清洗之後,貪官汙吏和畏敵怯戰者少了許多,但不代表這些個清廉之人和主站文官便懂得文武之道,自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文官在大宋朝的地位便是直線上升,即便是一個小小縣令,也能對大他三級的武官大聲嗬斥,那武官還沒法子,隻能承受這屈辱。
所以,為了不讓這幫子赳赳武夫淩駕於自己頭上,這一次的文官們大部分都站了出來,表示支持李綱的諫言。
趙旉見狀也不惱怒,“李國相,你等文官自詡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之人,按理說這天下大勢應是看的最為清晰的,但為何如今便這般短視呢?”
李綱也不反駁,隻是道:“陛下,自我太祖皇帝始,大宋之軍權便掌於樞密院,掌於文官,此乃太祖皇帝為避免武人亂政而出之策,今陛下設內閣理政,設軍機掌軍,實為違背祖製,臣隻為維護祖製耳,非是為了自家身家!”
趙旉笑道:“既然李國相非是為了自家,那想必你等站出來的也不是為了自家,而是為了祖製了?罷了,既然如此,那......那你們全都奪奉半年,好生反省一下吧!”
滿朝文武聽到趙旉的決策,竟是全都呆住了。
數息後,沒站出來的文官,內閣閣臣李格非出列奏道:“陛下,何至於此啊,李國相等也是為了大宋著想,這罰奉恐有不妥啊!”
這時,皇後上官佳站起來了,“李大人,諸位大人,本宮便與你等挑明了說吧,今日陛下之旨意隻能執行,不容更改,如若你等還要勸諫,恐怕這懲處就不隻是罰奉了。你們可明白?”
李格非是真不明白,李綱他們明明一副公忠體國的樣子,為何還會被懲處。
趙旉見眾人不再說話了,便道:“退朝!”隨後便拉著上官佳離開了奉天殿。
正當眾臣正搖著頭一副歎惋之態而離開時,方才宣旨的那宮女又回來了,她走到李綱和李格非麵前,道:“請兩位大人到禦書房麵聖,陛下在彼處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