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法郎大約折合4500萬英鎊,對俄國的經濟危機隻能算杯水車薪,顯然法國是準備視談判的結果而決定是否再增加給俄國的貸款,如果談判的結果不能讓法國滿意,就沒有下一筆貸款了。但法國對貸款的使用還有諸多的限製,完全將俄國視為弱小的戰敗國一樣,充滿著蔑視的態度,這也令維特的心情很不愉快。隻是現在俄國己經沒有選擇了,有這筆貸款至少能將俄國的危機緩和一段時間,而沒有這筆貸款,連維特都不敢保證俄國還能撐多久,也許明天俄國就徹底破產了。

而在巴黎,維特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表示俄國不會為達成和平而完全接受對方的要求,現在俄國仍是一個強國,軍事上的挫折隻是一時的。而且在俄國國內仍存在著主戰派與和平派之間的對立,雖然俄國在財政上也確實存在一些困難,但是在國家名譽麵前,這些都是小問題。因此如果和平條件合適,俄國當然接受和平,但俄國人民也做好了再苦戰數年的準備!

雖然把大話放出去了,但從法國離開後,維特的心情一直都不好,一方麵是盟友的壓力,另一方麵也是對這次談判的困難而憂心忡忡,因為法國雖然支持俄國不支付戰爭賠款,但希望俄國通過放棄一部份遠東領土換來與華東政府的和平協議,至於要回海參崴,法國再次警告俄國不要提及。簡單來說,法國隻支持俄國不賠錢,而不管土地,用土地換和平。但無論是領土,還是賠償都是俄國不可觸及的底線問題。

在開往美國的輪船上,維特經過苦思之後認為,這次談判是在羅斯福總統的斡旋下召開的,因此羅斯福總統態度也非常關建,如果羅斯福總統能向華東政府施加壓力,那麼對俄國的談判是有幫助的。但一般都認為羅斯福是親日派,而非親俄派,甚致對俄國的印像並不好。不過美國是個輿論自由的國家,總統也必須顧及輿論的影響力,因此必須爭取美國輿論的支持,從而影響羅斯福的態度,支持俄國。維特製定了幾條策略:

一、美國人看不起弱者,因此在任何場合下,俄國都不能表現出求和的態度。要將美國及輿論向談判是為了世界和平上引導;

二、美國人有大國意識,所以俄國要展示大國風範,要表現出戰爭的不利隻是因為俄國不重視罷了,而且勝敗其實對俄國並無太大的影響;

三、美國報紙的影響力巨大,因此要熱情麵對新聞記者,爭取記者的好感;

四、美國倡導民主平等,因此在美國期間切不可表現出傲慢無禮,而要體現出和藹可親。

相比於日本代表團怠慢記者,而將工作幾乎全部集中於羅斯福總統身上,維特顯然對美國本質的理解要深刻得多。於是維特一行來到美國後,直接去了紐約,並在12月24日拜訪了羅斯福,並在紐約度過了聖誕節。在26日,維特在紐約招開了第一場記者招待會,表示:這次美國之行是為了傳達沙皇陛下的和平意願,自己的使命是了解華東政府、日本提出的條件並向陛下報告,談判必須以既成事實為基礎,所有基於對未來推斷的提議都是無意義的,如果談判不能達成結果,也絕不能視作俄國缺乏誠意。

而對於遠東戰爭的評價,維特則對記者們聲稱:俄國在戰爭中的損失並不大,華東政府也未取得多大的優勢,俄國完全可以繼續戰鬥下去,隻是在美國總統斡旋的特殊情況下,而且沙皇陛下考慮到與美國友好關係的緣故,以及和平對遠東地區的貢獻,才接受羅斯福總統的建議,參加談判,並不是俄國懼怕戰爭。

同時維特又向到場的記者們表示:很高興能訪問美國這個友好國家,也很高興與美國新聞界會麵,新聞界的工作是有益和有效的,在此向你們致敬。果然,維特這種親切的態度在記者招待會引來了滿堂喝彩,記者們紛紛爭著與維特握手致意。

日本、俄國均己到達美國,並且都展開了一係列的活動,為談判做準備,而現在就等華東政府的代表團到達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