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日本政府對中國留學生的大舉湧入,卻是持十分歡迎態度,並製定了一些便利的政策,以方便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學習生活。

日本政府當然不會是要好心為中國培養人材,而是有自己的盤算,一來是大量的中國留學生到來,可以促進日本國內的消費,可以使日本增加收入;二來日本政府還可以在中國留學生中扶植反清的勢力,如果能為日本所用,能夠培養出帶路黨自然是再好不過,既使不當帶路黨,在必要的時侯也可以放回給清廷添亂,也可以做為自己的籌碼,因此日本政府不僅不限製反清團體的活動,還為其提供方便,甚致對一些有影響力的反清團體,還給予一定的扶持幫助,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日本政府收容了康有為、梁啟梁等人,讓他們得以在海外組織保皇會;還有一些日本政要和較有名望的團體領神建立私人交情。如孫醫生建立的興中會,就得到了一些日本的資助;而且孫醫生本人就和多名日本政要有不錯的私人交情。

當然,盡管日本政府在對待中國留學生的問題上,夾帶了不少私貨,但在客觀上也確實有利於當時革命力量的發展,眾多的革命者都能夠在日本躲避淸廷的追殺迫害,而且由於日本離中國很近,因此一但有事發生,在幾天之內就可以趕回中國,在舊時空裏,孫醫生能夠聚集革命者,多次在中國發動起義,也和有日本這個根據地不無關糸。

不過從總體來看,日本留學生的素質遠不及歐美的留學生,舊時空裏的那些民國大師,或是科學家,多是留學歐美出身,這一方麵是因為日本留學生大多都是自費,本身就良莠不齊,反正隻要有錢就能出國,其中也不乏隻想出國度一層金的,起點就差,成就自然就不會高到那裏去;另一方麵這個時代的日本教育水平,由其是中高端教育水平,確實也不怎麼樣。

而且日本政府也從中玩了不少小動作,首先是日本一流的大學基本不收中學留學生,而是由二三流大學接納,而在學科上對中國留學生開放的以人文、藝術、醫學、文化為主,而理工、物理、機械等學科則嚴加限製;而學習軍事的限製就更大,中日學生都是分開授課的,很多重要的東西根本不教,就算是有教的,也是謬誤多多。所謂“蔣百裏留學日本期間,以畢業第一名成績獲得日本天皇禦賜佩刀” 隻不過是一個以訛傳訛傳說,根本就不是事實。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中國留學生自身也有相當的責任,因為自費留學生大多家境較好,舍得花錢,而中日兩國文化相近,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風俗習慣適應很快,由其是對日本的風俗業誘惑,確實很難抵禦,雖然做不到“富士山上插漢旗”, 但卻能夠“櫻花樹下醉胡姬”, 自然免不了花天酒地、風花雪月。

當然,不管怎麼說,日本留學生的整體素質在這個時代的中國還是算很高的,也確實不乏愛國的熱血青年,否則日本也不可能成為反清革命者的基地。而且眠花宿柳和幹革命也並不矛盾,當初日本發動明治維新的那批誌子也差不多都是這樣。因此對穿越者來說,日本確實是一座人材的富礦。

現在正好有夏思痛這個去過日本,並且和反清團體有一些交情的人,因此也就可以把這個計劃先開動起來。

夏思痛到也沒有多想,他現在對華東政府的印像正好,也想為華東政府做一些事情,另外夏思痛也認為如果華東政府能夠和日本的反清團體聯合起事,共同協商大業,於是也欣然同意。而且夏思痛是個敏於行動的人,因此立刻就要動身去日本,而華東政也沒有多做挽留,但還是送給夏思痛二千兩白銀,作為他在日本的活動經費。

不過華東政府和日本沒有直航,因此華東政府先送夏思痛去上海,由上海新區安排他乘船去日本。

而夏思痛剛離開山東沒幾天,華東政府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客人,是一支來自徳國的船隊,共計有12艘貨船,其中7艘裝載的都是在青島建造軍艦的材料、設備,還有來青島幫助華東政府造艦的工人,而另5艘則都是華東政府向徳國定購的機器設備。

原來這是按照華東政府和德國基爾造船廠、布洛姆-福斯造船廠簽定的合同,有兩艘軍艦將在青島建造,這兩家造船廠立劑組成了一個工程團,並且釆購了第一批材料,和其他貨船一起,送到青島來,履行合同的義務。

華東政府駐德國的商務代表團以及監督造艦代表團這段時間在德國的工作也由電報陸續傳到青島,應該說在德國的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當然這是德國人做事一向以靠譜,在這個時空裏也不例外。

早在兩家造船廠的代表在青島競標成功之後,在德國國內,就己經開始安排船台,組織工廠,預備材料和施工設備等等,甚至還預定了一批配套的設備。因此兩家造船廠的代表回到德國之後,船廠的工程人員用了一周的時間來熟悉圖紙、製定施工進度計劃安排等等,首先在基爾造船廠開工鋪設了第一根龍骨,並且暫時命名為青島型巡洋艦,工程代號01號艦;五天以後布洛姆-福斯造船廠也正式開工建造,工程代號02號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