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上海新區(六)(1 / 2)

英國政府的態度也徹底斷送了盛宣懷的最後希望。不過讓盛宣懷不能理解的是,洋人不是一向最重視商業嗎?當初的鴉片戰爭就是因為大清停止了與英國的貿易來往而引發的,平素洋人在中國的商業上有什麼事情,各國公使館早就開始抗議了。而這一次海外華人明顯是傷害了英國商人的利益,但英國人怎麼就忍了呢?難不成是洋人們真的怕了海外華人嗎?

其實產生這樣的誤解,還是盛宣懷的格局不夠,這也不是盛宣懷一個人的局限,而是這個時代有見識的中國人的共同局限,雖然有不少人通過辦洋務,與外國人打了多年的交道,並且對外國的情況也有相當的了解,就自以為可以對外國了如指掌了,但實際上他們隻是站在中國的立場來看待外國,而不是從整個世界的大格局著眼,因此對於局勢和事件,那怕是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判斷上就會產生錯誤。

而穿越者卻正是從大局著眼,因此才對英國政府的行動才有一個清醒而準確的判斷。現在英國最主要的對手是俄國,而首要的任務是遏製俄國在遠東的擴張,但英國又不願親自出麵站在對抗俄國的第一線,隻能扶植自己在遠東地區的代理人,雖然英國己經選定了日本做自己的代理人,但華東政府也仍然是英國需要拉隴的勢力,至少不能和華東政府交惡,把海外華人推到俄國的一方去。相比之下,太古、怡和兩家公司的這一點利益自然要放到次要咐位置上了。

反到是太古、怡和公司的代表要顯得心平氣和的多,他們十分坦然的接受了這個現實,而向盛宣懷提出,這一次談判的目標要發生改變了,全麵阻止海外華人己是不可能,那麼就要考慮盡可能將分給海外華人的利益壓到最低。

原來英國公使館一表態,太古、怡和就明白,英國政府恐怕是不會為自己撐腰了,雖然原因不詳,但結果如此也隻能接受,畢竟這兩家公司的實力,還沒有達到影響英國政府的能力。即然壓不住海外華人,那就隻能和海外華人妥協,畢竟生意還是要做的,利益減少了,但也總比徹底撕破臉,一點生意都做不成要好。

大英帝國縱橫海洋、稱霸全球200餘年,靠的絕不僅僅是強大的武力,而是根據不同的局麵,不同的環境,釆用不同的手段,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軟,該堅持的時候絕對寸步不讓,而該妥協的時候,也會毫不猶豫的時候壯士斷腕。

轉變了思想之後,接下來的談判就迅速的打開了局麵。休息了三天之後,各方重新展開了談判,穿越者和太古、怡和都放棄了前期談判的立場,畢竟到了這一步,再故意拉高調己經沒有意義了,因此各方也終於開始進行實質性的條件協商。

陳建寧代表華東政府首先提出自己的航線經營要求,在上海-天津航線的經營中占據絕對的優勢;並且還要獲得長江航道和上海-廣州航線的經營權。

而太古、怡和兩家公司對華東政府要求在上海-天津航線的經營中占據絕對優勢並無異議,畢竟這是在華東政府的地盤上,既然決定和華東政府正式談判,那麼就必須承認華東政府的權力範圍。但對後兩條航線均有異議,他們隻同意華東政府經營長江航道中上海-南京段的航線;上海-寧波段的航線。

雖然這一天雙方的條件仍然有較大的差異,但和前一階段的雞同鴨講式的談判相比,雙方的立場實際己經是大大的接近了,而且在重開談判的第一天就能取得這樣的成果,確實可以算是極大的突破。

第二天,各方繼續進行談判,陳建寧提出,華東政府可以接受上海-寧波段的航線,但長江航道中,要求擴大到上海-武昌段的航線。

其實對華東政府來說,上海-天津航線是肯定跑不掉的,而在長江航線和上海以南的航線相比較,華東政府更看重的還是長江航線,由其是上海-武昌段的航線,而主要的原因是現在華東政府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成品鋼鐵和鐵礦石,雖然山東也有鐵礦,而且華東政府的煉鋼廠也快要建成投產,但在五年計劃的時間內,都需要大量依賴購入,而雖然這個時候,漢冶萍廠礦公司還沒有成立,但長江沿線的漢陽鐵廠、大冶鐵礦都己建成,而且前期穿越者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建立了較好的關係,因此穿越者在下一步就將和張之洞商談大量購買成品鋼鐵和鐵礦石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