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造艦的合作對像,海軍指軍部認為德國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因為在此之前,穿越者就和德國有比較良好的軍事技術合作,因此有一定的互信基礎,另外穿越者還可以向德國方麵提供一些先進的軍事技術,以提高自己的談判籌碼;而且德國的工業製造能力是這個時代最強的,和中國也有過良好的合作,此前清廷的大部份火炮,還有北洋水師的大部份軍艦,都是從德國購買的。當然,如果華東政府的外交處理得好,和其他國家進行技術合作也可以。
如果能夠完成了這個造艦計劃之後,不僅將使人民軍海軍的實力大大提升一步,既使對陣完成了六六艦隊的日本海軍,也有一拚之力。而且還可以促進華東政府造船工業的飛躍發展,基本俱備了自行造艦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帶動其他大量的相關配套工業技術的發展。
聽尚晉峰介紹完了這個五年造艦計劃之後,首先引起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關注的不是技術水平,也不是技術合作的對像,而且五年造艦計劃所需要的費用。9000萬兩白銀,在這個時代當然可以算是一算巨額資金,己經超過了目前華東政府的白銀貯備量。雖然這一筆巨款是分五年使用,但也決不是一個小數目,何況華東政府還有一個五年發展計劃,還需要7000至8000萬兩白銀。
當然,在這五年時間裏,華東政府也不是沒有其他收入,但現有的財政收入能否支持完成這兩個龐大的計劃,三個人心裏也沒有底。
肖建軍首先問道:“完成這個五年造艦計劃,需要9000萬兩白銀,這個數字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記得當初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兩艘軍艦,也才140萬兩一艘啊,就算戰列艦,裝甲巡洋艦什麼的肯定要比定遠、鎮遠貴,但像小型防護巡洋艦,驅逐艦肯定要便易,我們按140萬兩一艘均價計算,也就4000多萬,要便易一半多啊。”
從肖建軍心裏來說,當然是希望這個造艦計劃能夠通過,不過盡管肖建軍對政務並不幹涉,但也知道9000萬兩白銀對目前的華東政府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他並不是像日本那種不管國計民生,隻管索要軍費的軍人,知道如果軍費的開支過大,對國家的發展絕不是好事,因此才詳細的詢問造價的問題。
這時秦錚道:“老肖,帳不能這麼算,首先是140萬兩一艘是當初的定價,而定遠、鎮遠兩艘軍艦最終完成之後,還有一部份追加費用,並包括從德國回國各項費用,總計大約170萬兩白銀。而且這是當時的彙率計算,白銀的價格一直在不斷的下跌,在定購定遠、鎮遠兩艘軍艦的時候,白銀對英磅的比值大約是3:1,而到了甲午戰爭的時候,已下降到了4:1,跌幅達到了25%,而在這個時代,白銀對英磅的比值己經下跌到了6.1:1,和北洋水軍成軍的時候相比,跌幅達到一倍,這樣算下了,海軍提出的費用並不離譜。”
肖建軍道:“原來白銀這麼不值錢啊,這麼看來在舊時空裏,【辛醜條約】賠了4.3億兩白銀,算成英磅隻有7千多萬。”
秦錚點了點頭,道:“是啊,這一方麵是國際因素,在這段時間裏,國際貨幣由銀本位向全本位轉變,白銀貶值也就不意外了;另一方麵也是由於各國為了掠奪中國的資源財富,也有意人為貶底白銀的價值,而清廷又沒有自己完善的金融體係來保護自己,因此在這方麵吃了不少悶虧。普法戰爭之後,法國向徳國,也就是當時的普魯士賠償達到50億法郎,這個時候的彙率是1法郎約合0.24兩白銀,因此50億法郎差不多是12億兩白銀,比【辛醜條約】的賠款連本帶利也才9.3億,而既使按白銀不貶值計算,也有6億白銀左右,所以說【辛醜條約】的賠款在國際上來說,並不算太高。”
這時尚晉峰道:“對於這個造艦計劃的資金問題,我們是經過了仔細的估計,詳細的情況,我想讓黃哲少校的領導們作仔細的說明,因為這主要是由他核算的。”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