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農場巡視(一)(2 / 2)

另外除了種殖業以外,農場裏農業基礎建設也搞得有聲有色,不僅開避了橫縱貫通的水渠,而且還專門開避了一個積肥區,專門為農場的種植培育肥料。

眾人在農場裏轉了一圈,高世則也向他們介紹,農場的成立之初,老田隻有350畝,全部都用來種植糧食作物,而且這一部份農作物的長勢也是整個農場最好的,高世則預計畝產量會超過本地平均產量的三成以上;而其餘的田地都是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新開墾的土地,預計收成隻能達到本地平均產量的五至六成,不過這己經是一個相當可觀的產量,一來說,新開墾的土地能夠達到正常產量的三到四成就是很不錯的結果了。

其實上這個時候王家寨農場在這一帶地區的農村中已經很有一些名氣了,因為農場種植的農作物的長勢十分旺盛,遠遠超過了其他村莊的耕種水平,這自然就引起了附近農民的極大興趣,種地的人都知道,想把糧食的產量提高一成,都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來說如果在一年裏風調雨順,無蟲無災,畝產能夠提高也就差不多一成,而眾人都看得出來,海外華人種植的糧食的產量提高絕對不止是一成,而今天的氣候隻能算差強人意,離風調雨順,無蟲無災,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對於靠種田為生的中國農民來說,這當然是有巨大的吸引力,海外華人到底有什麼種田訣竅,能夠把莊稼伺候得這麼好。

當然有些頭腦靈光的農民己經發現了積肥區的秘密,因為海外華人所用的肥料都是從積肥區裏運出來的,而且並不是農民們平時慣用的糞肥或是草木灰肥,顯然是有什麼秘密配方。這個時代的中國農民,不僅少有專門積肥腐熟的意識,而且以家庭也單位進行耕種生產的農民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搞積肥腐熟,而大地主隻管租田收租,自身並不參加土地耕種,因此他們對於改進耕種技術沒有什麼興趣,自然也不會去搞大規模的積肥腐熟,隻有少數小地主或是富農,由於自身會參與耕種,而且又有一定的財力,才有動力,也有能力進行專門的積肥腐熟。絕大多數農民主要還是以自然的糞肥為主,最多也就是燒點草本灰或是掏點汙泥什麼的就己經算不錯了。

另外還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農場的機械化生產,在農場成立的時候,執委會專門拔了六台建築機器給農場,並將其中二台改造成翻地機,一台改造成灑水機,剩餘一台堆土機、兩台挖掘機,因此農場現在實際是進行的半機械化生產,而機械化的工作效率自然是十分驚人,一台機械的工作效率往往要超過百人,也讓農民們驚歎不己,這一點甚致比農場的種植技術更加驚人。

附近的農民有空都會到農場附近來看農場的生產、作物的長勢,還有機械工作,還回去之後,都成為村裏的談資,為其他農民津津樂道,甚至衍生出了不少的傳說,有的傳說甚致是把穿越者說得神忽其神,說他們是用的海外秘法種田,還有的說成是用仙術種田。

而高世則也因勢利導,專門組織了兩次讓附近的農民來農場參觀,並且告訴他們穿越者種田的決竅,包括一些堆肥腐熟的知識,參觀的農民們大多都是種田的老手,於是一聽就明白其中的道理,說白了海外華人也沒什麼特別的決竅,說到底還是肥力要施夠。隻是明白歸明白,但要他們也像農場這樣專門進行堆肥腐熟是不可能的,因為以家庭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大規模進行堆肥腐熟,就算是在農閑時期搞一點,頂多也就隻夠十幾天用的,隻有向農場這樣的規模,才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專門有人專職付責推肥腐熟。

另外,農場也不是隻經營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在有空閑的時候,也會幫其他村子做一些事情。當然在這一年裏,農場的基礎建設的工程量很大,因此對其他村子的幫助並不多,主要就是送給其他村子一些多餘的肥料,或是把耕牛借給其他村子使用,而最主要的事情,是幫助王家寨村開掘了兩條新的水渠,増加了田地的灌溉量。不過就是這樣,也為農場,為穿越集團贏得了不少的讚許,由其是在王家寨村,村民幾乎是對穿越集團死心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