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山海關之戰(一)(2 / 2)

但宋慶、馬玉昆和鄭才盛的心態卻不相同,兩人都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並且都參加過鎮壓太平天國、撚軍以及平定陝甘回亂、甲午戰爭等諸多大戰,並與八國聯軍交戰過,多少還有一些武人的血氣之勇。當然如果要他們單獨去和俄軍對陣,肯定是不敢,但現在的情況不同,因為背後有海外華人撐腰。

隨著山海關的人民軍增加,由其是人民軍的士兵們表現出的強大自信心,也極大的感染了宋慶、馬玉昆,兩人都是身經百戰的人,盡管對外的戰鬥敗多勝少,但眼光和鄭才盛大不相同,看著人民軍的士兵精神飽滿、朝氣蓬勃,而且令行禁止,軍紀軍風優良,與清軍根本不能同日而語,而且還是有人民軍以前的戰績為基礎,因此兩人也對人民軍頗有信心。而且兩人也不甘寂莫,希望能跟著人民軍,打幾個勝仗,這樣一則是為自己正名;二則也是積累一些戰功,等將來朝局穩定下來以後,也是自己的資本。

不過兩人並不是山海關的守將,而是因為北京戰敗之後,退到山海關臨時駐紮,由其是兩人都己是古稀老人,馬玉昆年過六旬,而宋慶更是年近八十,而海外華人的主將諸亞平看樣子還不到四十,這年齡反差太大,因此也不好主動出麵向海外華人提及,隻好讓鄭才盛出頭。

而盡管鄭才盛是山海關提督,但宋慶的官職是統領武衛左軍、四川提督,同時還獨領一軍號稱毅軍;馬玉昆的官職是會辦武已左軍、直隸提督,無論是官職還是資曆都要遠強於鄭才盛,而且兩人部軍合計近萬人,也遠比山海關的守軍要多,因此鄭才盛也不敢駁兩人的麵子,隻好硬著頭皮向諸亞平提出,希望有事可做的願望。

諸亞平點了點頭,他在來山海關之前己做足了工作,知道宋慶、馬玉昆是什麼人,點了點頭,道:“各位軍門請盡管放心,這次與俄軍交戰,決不會少了你們,而且我們都是炎黃之後,隻有齊心協力,方才能夠力保中華不受外敵欺辱。不過現在俄軍初到,士氣正銳,而我們己布好防線,嚴陣以待,因此不訪先讓俄軍吃幾個大虧,挫一挫俄軍的銳氣,等他們在我們的防線麵前碰個頭破血流,師老兵疲之後,我們再進反擊,這樣就可以一舉大破俄軍,而到了那時,也就是各位軍門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宋慶、馬玉昆也聽得連連點頭,他們都是久經戰陣,深通兵法,自然知道諸亞平所說的這個作戰計劃是深合兵法的,在中國曆史上,采用這種戰術的戰例很多,也非常有效,通常都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時候。而且這段時間以來,人民軍一直都在九門口修築工事,也是一付固守的姿態,因此這也並不出乎宋慶、馬玉昆的預料之外。

不過這種戰術首先是要扛住敵軍的進攻才行,而且在防禦敵軍進攻時,往往要付出較大的傷亡,而人民軍主動擔下了這一最艱難的作戰任務,可以說是把難啃的骨頭都啃了,而留下來的立功機會,卻分給自己一份,可以說這可是相當大的人情。宋慶、馬玉昆也是在官場上混了幾十年的人,那會不懂這些。當然兩人都不知道,在人民軍的手裏,其實還握有一張極大的王牌。

這時諸亞平又道:“不過開戰以後,我們要全力守衛九門口防線,俄軍或者會派出一支軍隊,繞過九門口,奇襲山海關,因此山海關的防守,還需要各位提督多加留心才行。”

宋慶忙道:“諸將軍盡管放心吧,回去之後我們會馬上安排人手,嚴守關城,決不會讓俄軍有機可趁。”

其實俄軍要繞道九門口、奇襲山海關,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一來是不能出動太多的軍隊,;二來是不能攜帶重武器,否則就會失去突襲的效果,但這樣一來也就無法強攻山海關,因此隻要是山海關嚴加防守,不讓俄軍有機可趁,就基本可以保證關城不失,這和人民軍守衛九門口防線相比,要輕鬆得多。

更何況還有穿越者對整個戰場的全麵控製能力,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俄軍的動向,給山海關提供提前預警,人民軍的軍艦還能為山海關提供火力支援,因此也可以說山海關實際是穩如泰山,根本不會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