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撒哈拉沙漠的向往(1 / 1)

偶爾聽到朋友說很懷念高中的生活,懷念那時候努力奮鬥的自己,懷念那時候並肩作戰的朋友,懷念那時候目標明確,單純善良。這些我也懷念,畢竟美好的事物誰不懷念呢?但如果問我願不願意回到那個時候,不,我不願意,畢竟那時候星星點點的美好無法戰勝陰雲密布的束縛和壓力。

那時候,我們是早晨六點半就要坐在教室裏開始晨讀,學校的廣播會在六點一刻開始播放樸樹的《白樺林》。每天早晨我走在校園的中心大道上,路兩邊整齊排列著高大的廣玉蘭,樹木的清香彌漫在空氣裏,樸樹的《白樺林》會在某一刻突然響起,提醒了我時間,也讓我遐想了很多,有時候敏感脆弱的我會默默地跟著節奏流下幾滴莫名其妙的眼淚。歌不知道是誰選的,我想應該是個很溫柔的人吧。現在每當這首歌的前奏想起,我都會有種時空逆轉的錯覺,當時的感受就像潮水般撲麵而來。很難描述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有時候我看到某家店鋪開業典禮用過的鮮花被堆放在垃圾桶裏,就會聯想到那段時光,像鮮花一樣美好,又跟環境格格不入。你可能會覺得這個比喻冒犯了你,褻瀆了你的青春。若是如此,我要聲明一下,這是在比喻我自己的經曆,跟你的並沒有什麼關係。

我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讀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三毛身邊有願意陪她一起去沙漠的荷西。她在沙漠裏認識新的朋友,認真投入地去體驗,去生活。她和菏西一起去旅行,攝影,捕魚,賣魚,工作,戀愛,結婚,生活。。。我和她就像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裏,而她的世界對我來說充滿魔力和吸引力,想要去遠方的夢想於是自然而然地生根發芽,說到底無非就是:我要是能生活在她的世界裏,那該多好。那時候在我的眼裏,三毛是幸福的,盡管我也讀到了菏西失業的時候,他們每天隻吃一頓飯,並從那以後變成了習慣;他們沒錢吃飯的時候,菏西還買花送給她,被她生氣地扔在地上,之後又後悔不已;後來菏西在事故中去世;後來三毛自殺了。。。盡管如此,我仍然渴望著像三毛那樣勇敢地去經曆,去體驗,去生活。

後來我從高中畢業,開始上大學,也算到了一個全新的花花世界,三毛以及跟她有關的夢想似乎都被我拋到腦後,但那顆已經萌芽的種子在暗夜裏默默生長,就像隱藏在潛意識裏的渴望,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擁抱陽光,等著我去發覺。

有一次跟當時的朋友提起這個願望,他建議我忘掉這麼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吧,因為跟三毛相比,我不夠獨立,不夠勤奮,不夠勇敢,不夠熱情,等等等等。當時我也表示了認同。算了吧,畢竟我也從來都不是一個執著的人。但冥冥之中,我的人生似乎一直被那顆蟄伏的種子牽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