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事兒,林小橋也算是有了經驗,當即便有條不紊的安排了起來,又勸著林小溪忍住疼痛,多走上一會兒。
等到羊水破出,才讓人扶著她進了早已準備好的產房,李氏跟著接生婆子進去,林小橋便陪著陸浩傑在外麵等候。
頭一胎確實生的不太順暢,林小橋在外麵等了許久都不見動靜,一直到下午申時三刻,才聽到了一聲嬰孩的啼哭聲。
接生婆子滿臉是笑的,出來報喜,“恭喜老爺,夫人順利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出了二月,林小溪的兒子順哥兒已經兩個多月大了,在自己親娘和妹妹的悉心照料下,林小溪的身子也恢複的很快。
兩個月大的小寶寶,每天除了吃喝就是睡覺,眉眼也逐漸長開了,小順哥兒長得多半像林小溪,眉眼之間秀秀氣氣的,且性子也不鬧騰,平日裏除了餓了,尿了,才會哼哼兩聲之外,其餘時候皆是安安靜靜的。
李氏常說,順哥兒性子像他親娘,據說林小溪小時候,就極是個安生的性子,特別的好帶,給她省了不少的麻煩。
而林小溪自有了順哥兒之後,似乎一下子就變得不一樣了,身上散發出了強烈的母性光輝,尤其是每每抱著順哥兒的時候,眼裏總是閃著一股濃濃的化不開的柔情!
初春時節,冬雪融化,李氏看著女兒這邊,一切已然回歸正常,便開始牽掛起了家的那邊,打算帶著一雙兒女踏上回程的路途。
林小溪夫婦倆雖頗為不舍,但也知道這是沒法避免的,何況,林小溪本就內疚,因為她自己而將老爹一個人,留在家裏過年的事情,因此,便也沒有對李氏說什麼挽留的話語。
隻打疊起精神來,替李氏裝點行李,小夫妻兩,一個匆忙安排護送丈母娘回鄉的隨行人員,一個忙著采買土產,替李氏打點行裝。
匆匆三日過去,一切安排妥當,李氏帶著一雙兒女告別了女兒女婿,登上馬車離開了寧遠縣城。
臨行前,林小橋特意將自己的姐姐拉到一邊,斟酌著開口說了句,“姐姐,你年紀還小,現下已經有了順哥兒,就別急著再生孩子了啊,畢竟這生孩子也是個受罪的活兒,最好等個三五年的再生也不遲。”
原本,林小橋作為一個未曾及笄的姑娘家,她也不想說出這些話的,可無奈幾次聽到李氏說起,讓林小溪調養好身子,趁著年輕多生幾個孩子。
李氏固然是真心為林小溪著想,可她一介鄉下村婦,畢竟見識有限,心裏光想著多子多福的傳統思想,卻想不到林小溪小小年紀,若頻繁生產,會傷了身子。
因此,林小橋便忍不住提醒了兩句,林小溪雖也覺著,這樣的話從年幼的小妹口中說出,是有些別扭奇怪,但看著小妹眼裏,滿滿的關切之意,她也就沒做多想,點點頭應承了下來。
其實,就算林小橋不說這些話,林小溪也是有此打算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陸浩傑,這次看著妻子生產,過程十分煎熬,況且,有了順哥兒這個兒子,他也不算是膝下無子,有心不想再讓妻子受這份痛苦,便時常在妻子耳邊念叨,讓她緩緩再生,或者不生也行。
若林小橋知道這事的話,定是不會來當個多事兒的人的,此時看著林小溪麵色認真的應下,她也就放心的走了。
來的時候,李氏一心牽掛懷孕的女兒,雖是盛夏季節,卻也是趕著行程,而這次回程,卻是一路春暖花開,到處景色宜人,李氏心中也少了那份急切的牽掛,雖依然有些掛念著家裏的林二牛,但也知道他一個大男人在家有吃有喝的,應該沒什麼大事,便帶著一雙兒女,看花賞景,慢慢悠悠的走著行程,直到三月中旬才走到了家。
彼時,安哥兒又年長了一歲,且出門一趟,一路上坐著馬車看山看水的,許是也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性情,性子較之以前,還更加活潑開朗了一些,話說得,也比之前利索多了,不再一個詞一個詞的往外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