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鬧的學校,熟悉的校服,並不少見的青少年,這些在他的記憶裏都很遙遠,十年的時間不隻是時間上的距離,更是日漸成熟的思想和曾今年少青春的距離,自己的變化會讓這些曾經的記憶變得更加陌生而遙遠。
直到音樂響起,才打斷劉秀的緬懷。
一開始並沒有注意,因為是聽慣了的旋律和歌詞,直到那句標誌性的‘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劉秀才突然睜大了眼睛。
劉秀不太熟悉這些歌曲的創作曆程以及背景,但卻非常明確地知道這絕對不是零八年就有的歌。
“這歌……。”
無聊轉著筆的何晴回過頭白了劉秀一眼。
“都放了一星期了,你才發現?”
這還不算什麼,接下來的一句話才是真的把劉秀驚到了。
“這是我們班那個王傑寫的歌。”
看著劉秀那依舊懵懂的表情,何晴嫌棄地嘟著嘴翻了個白眼。
“上周不是有個什麼省級的歌唱比賽嘛,王傑請假帶著自己寫的歌就去參加了,然後拿了個頭等獎回來。”
不管是重生也好獲得未來記憶也好,劉秀從不認為自己會是獨一無二的那個,因此馬上就冷靜了下來。
“真是厲害呢,那王傑。”
王傑這人劉秀有印象,他和劉秀是從初中開始的同學,隻是因為性格並不是很合拍所以交集不深,屬於那種能一起玩但卻不會坐下來談心的朋友。
“是啊,聽說省藝術大學看上了他,給了他保送名額,但他沒答應,聽人說是看不上省級大學打算去京城讀。”
何晴談起這些就開始來勁了,這股八卦勁簡直可怕。
“我覺得他可能想當歌星,前幾天我聽人說他還拽著他爸媽去公安局改了個名字,不過沒聽說改成什麼。”
要是換做其他人,劉秀一定會勸何晴別想太多,改個名字就是想做明星,那做韓式半永久的都是想去演電影嘍?不能這麼算的。
但是王傑……就很難說了,既然有本事把以後的歌曲搬過來,那麼準備往樂壇發展就不奇怪了。
不過這樣一來就可以確定了,王傑多半是有什麼能夠輔助他的東西。
以普通人來說,記得一首歌的曲譜還能說是有音樂方麵的愛好,但是如果記得的曲譜多到能夠讓他確定自己能走這條路,那就很值得懷疑了。
這樣一來,疑問就有三個了。首先,王傑到底有沒有輔助,比如說網絡小說裏喜歡用的所謂係統;其次,如果有的話,那個輔助到底是隻限於音樂方麵還是更加多元化;最後,王傑關於未來的記憶到底有多少,到哪一年?
本來劉秀認為有和自己一樣的人,那麼重生的時間也應該和自己差不多,但王傑至少比自己早覺醒一周時間,那麼這個猜測就是錯誤的了。
ps:如果能讓各位找到學生時代的影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