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百一十九節 南行(2)(2 / 2)

杜大偉也忍不住歎了一口氣,“都知道工業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石,可是對於我們北溪這種幾乎沒有多少工業基礎的純農業縣來說,要想發展工業經濟是多麼難啊。”

沙正陽沒有接話,對方卻打開了話匣子。

“沙主任,不怕你笑話,全縣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中,產值過五百萬的,隻有十一家,過一千萬隻有四家,超過兩千萬的一家沒有,產值最高的是縣農機廠,但虧損最大,還有一家產值達到了一千二百萬,但幾乎不盈利,可我們也很滿足了,好歹它能交稅啊。”

這就是國內很多縣份的現狀。

尤其是內陸地區,像樣的國企基本上在市裏,而區縣這一級的國企,基本上都是缺乏競爭力的企業,一旦進入了市場經濟風起雲湧的競爭中,就在和鄉鎮企業的對決中敗下陣來,然後鄉鎮企業如果不進行權屬改製,又會逐漸敗給私營企業,這就是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頭十年的企業變遷史。

“北溪的鄉鎮企業情況怎麼樣?”林春鳴調研北溪時,沙正陽沒有參加,即便是參加了,恐怕也很難了解到北溪工業經濟真實的一麵。

“前幾年還勉強湊合能過,但這幾年情況有些變化,虧損麵進一步增大,主要還是缺乏競爭力,尤其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優勢的話,就越來越難活。”

見沙正陽目光望過來,杜大偉也苦笑著解釋:“我當過分管鄉鎮企業的副縣長,83年我還在當副鄉長時,我還兼任過鄉紙箱廠的廠長呢。”

“看不出杜縣長還是搞企業的行家呢。”沙正陽沒來由的多了幾分親熱,連話語間的態度都有些不一樣了。

杜大偉很顯然也感覺到了這一點,歎了一口氣搖搖頭:“鄉鎮企業前幾年也是趕上了好時光,各項商品物質短缺,所以生產什麼都好賣,但這幾年不一樣了,沿海地區的產品競爭力比我們這邊企業的商品強多了,而且光靠合金會來支撐,很多企業要人才沒人才,要技術沒技術,玩不轉了。”

“現在北溪的鄉鎮企業不景氣?”沙正陽進一步問道,他想了解目前宛州的鄉鎮企業發展情況,結合下一步在國企改製推進後需要麵臨的鄉鎮企業發展問題。

“比起前幾年來肯定大大不如了,但鄉鎮企業畢竟規模小,職工都是本地農民,就算是不生產了,農民還有自己的包產田,吃飯飽肚皮沒問題,但縣屬國企呢?”杜大偉看了一眼沙正陽,“沙主任,市裏正在研究市屬國企改製的工作,如果市屬國企改改製順利,是不是也要考慮縣屬國企的發展問題?”

“嗯,國企改製不是一道簡單的題,現在市裏也很慎重,涉及到國企職工太多,影響到全市穩定,每一個企業的改製方案都不盡一致,但早改晚改,都得要改,否則隻會越來越困難。”沙正陽建議道:“杜縣長,我建議你們縣裏也應當及早考慮這個問題,市裏關於國企改製的原則和政策早就出來了,市人大也過了會,你們完全可以嚐試著進行,沒必要非要等到市裏這邊改完了你們再動手。”

杜大偉有些意動。

眼前這一位是林書記從漢都帶過來的,肯定在消息方麵比其他人更靈通準確。

看樣子國企改製肯定會在全市範圍內全麵鋪開,走在前麵有走在前麵的好處,落在後麵也有落在後麵的優點,還需要權衡一下。

沙正陽也知道這事兒不是自己給對方一個建議就行的,對方是縣長,這種大事上,即便是市裏有政策了,也還要縣委i書記點頭甚至是全力支持,才能推動得起來。

隔壁又傳來一陣熱鬧的喧嘩聲,很顯然又是誰肯定打牌輸了。

火車上打牌肯定不可能賭錢,但是肯定記下來誰輸了到廣州那邊就得要請客吃飯了。

“走吧,杜縣長,過去參與參與,別老窩在這裏,人家會認為我們倆不合群呢。”沙正陽笑著招呼,對方也很爽快的應承下來,“行,要不咱們也去組隊打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