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長輩們的歲月(1 / 2)

尹靜的爺爺奶奶相差了十來歲。

放在現在,這十歲的差距並不算什麼。

但是在他們那個年代,這是一對老夫少妻了。

尹靜沒想到的是,爺爺奶奶居然也是自由戀愛,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前衛了。

他們在外地的車站認識,爺爺是列車長,奶奶還隻是一個出門探遠親的毛頭丫頭。

她拎著大包小包來,人生地不熟,有點手足無措。

她紮著兩條小辮子,穿的樸素幹淨,焦急地憋得滿臉通紅。

這小姑娘引起了列車長的注意,有可能是出於職業習慣,他本能地向前詢問情況,然後熱心地解答疑問,還利用列車停靠站點的間隙把她帶到服務台。

小姑娘自然是千恩萬謝。也被眼前這個熱心的小夥子打動了,對他尤為印象深刻。

從鼇江回金山的列車隻有一個車次,自然而然在回程的時候兩人又遇見了。

細聊的時候發現居然還是老鄉,兩人會心地笑了。

但是由於兩人年紀相差著實有點大,兩人的自由戀愛遭到了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

女方父母自然是希望女兒找一個年齡相仿的,到老了還能互相扶持。

而且男方的工作特性常年在外,照顧不到家裏,怕女兒和公婆生活在一起,日子久了容易吃虧受氣。

男方父母則認為女孩子年齡過小,不懂得疼惜人,也比較任性,吃不得什麼苦。

也怕她年輕不諳世故,料理不好家裏的事情。

後麵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兩個人最後還是衝破萬難,甚至不顧家裏的反對,堅決走到了一起。

等等,難道尹月的執著也是遺傳至此?

尹靜想想有點後怕。

然而不受雙方父母祝福和接受的婚姻終究不會太幸福。

婆媳矛盾引發的戰爭成為常態化,在合院裏她們兩人的吵罵聲跟一日三餐一樣日常。

村上人都已經習慣了。

剛開始還會勸解一下,時間長了也就自動屏蔽了爭吵聲。

爺爺常年在外,鑒於這樣的情況,奶奶自然不像其他婦女一樣願意生養。

畢竟帶孩子太辛苦。跟婆婆關係又不好,更是雪上加霜。

奶奶的不肯生育更加加劇了合院裏的矛盾。

曾祖父曾祖母是何等期盼長子膝下兒女成群,他們自然也可享受天倫之樂。

可是奶奶一意孤行,堅決不肯鬆口。

但是奶奶又渴望有個女兒,老來可以倚靠女兒的照顧。

因此七年過後她又決定再生一個。

沒想到的就是又是一個男娃。這就是之前提到的,尹靜父親也不受待見的原因。

再後來麼又有了尹靜的姑姑。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

由於那時候爺爺的工作性質屬於工人,家裏的經濟條件相對村上其他家庭好太多了。

家裏的抽屜裏塞滿了全國通用的糧票油票米麵票等各種。

當時還是頻票供應貨物的年代。理論上父親一輩是可以過得很富足安穩的。

然而奇怪的是,家裏經常吃不上肉,大米飯也經常不夠吃,兄妹三個為了搶點鹹菜裏的肉絲可以打起來。

後來才知道,爺爺往家裏寄送的錢啊票啊,要不被奶奶攢起來,舍不得花,一大家子節衣縮食。

但是她又會把錢啊票啊借給別人家,自己又過得相當艱苦。

回娘家時候聽自己母親哭訴家裏沒錢給弟弟弟媳結婚,她就又瞞著爺爺給了自己弟弟和弟媳一大筆錢,對外就說是姐姐姐夫的隨禮。

爺爺一開始認為是家裏三個孩子吃用開銷大,還有父母親需要贍養,錢自然花的流水一樣。

後來知道了說了奶奶幾句。

沒想到奶奶跟他大吵了一架,還做了甩手掌櫃回了娘家。把三個孩子丟給了年邁的曾祖父母。

爺爺想了想,覺得終究是自己對不住奶奶。常年在外並不能給她分擔絲毫。

因此還是寫了一封長信鄭重道歉,以表思念和愧疚。

再跟單位裏告了假,親自登門求奶奶跟自己回家去。

至此這場鬧劇才算收場。

父輩們小時候一直認為自己家裏是窮得揭不開鍋的那種。因為天天肚子餓得咕咕叫。

有一次尹靜的父親聽人說票可以換實物,想起來家裏有不少,就偷偷拿了出門兌換了東西填飽肚子。

沒想到被奶奶發現了,一頓狠揍,之後尹靜的父親就是餓得兩眼冒金光也不敢去想那票的事了。

然而不久全國通用的票全部取消使用了,奶奶藏起來的這一抽屜東西自然也沒了價值。

之前借給人家的五塊十塊錢經曆了通貨膨脹,數十年也沒收回,誰還記得來還這個錢。

這筆賬怎麼算都是不劃算的,可以說是狠狠虧了一大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