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鴻誌穿越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正是大清帝國處於巔峰狀態的時期。
在北邊清國和獸人王庭聯手驅逐了沙皇俄國的爪牙哥薩克人的入侵,在南邊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和英國人為首的西歐列強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恢複了海上的貿易。
西邊的西域諸國更是紛紛臣服在清國的統治下,甚至為了自保托庇於清國,防止獸人王庭的入侵。
東邊的朝鮮王國已經完全變成了內屬王國,就連國君登基都需要向清國京師上表請示。
更東麵隔海相望的日本幕府,同時也在海上被清國擊敗,從一個獨立的國家變成了清國的外藩。
日本沒有什麼實權的天皇被日本幕府逼著退位讓賢,日本帝國降格為日本王國。
雖說清國並沒有實質性的占領日本島嶼,但日本在名義上已經表示了臣服。
這也是大漢帝國打敗清國後,日本王國始終叫囂著跟大漢帝國抗衡的緣故。
日本王國對抗大漢帝國的法理基礎就是在履行清國外藩的軍事義務。
然而,在大漢帝國取得全麵勝利的時候,願意為清國搖旗呐喊的也隻剩下日本王國了,朝鮮王國是第一個跪舔的清國藩國。
清國藩國範圍內屬和外藩。
內屬相當於清國的軍事保護國,清國甚至會名義上派出少量形式主義的駐軍留在內屬藩國的國度,內屬藩國的國君更替更是要經過清國皇帝的同意。
可以說,內屬就是清國的附庸國。
外藩則是名義上臣服清國但仍然保持著軍政大權獨立自主的國家,外藩受到清國的影響很少,除了每年固定的藩國上貢這種形式主義外,基本上不會有什麼付出。
而藩國上貢時同樣可以得到上國的回禮,單純計算貢品和回禮的價值,外藩還有不小的賺頭。
外藩雖然有為上國出兵打仗的義務,但和內屬藩國不同,清國如果想要外藩出兵,首先要掏出一大筆錢。
然後還要經過外藩同意,詳細討論出兵多少和費用問題。
外藩為上國出兵是不用掏一分錢的,所有出征費用全都是上國提供,並且上國還要額外掏一筆‘軍費’。
說白了,外藩出兵就是一種高價雇傭軍。
不過,由於外藩是獨立王國,出動的都是成建製的正規軍,即便這種雇傭軍的價格高了很多,對清國而言也不是太賠本。
清國建立後,就有過一次雇傭數千日本武士進入清國腹地,幫助清國砍殺南明殘餘力量的記錄。
可以說,正是這一套內屬外藩的製度,奠定了清國在東亞文明圈的主宰者地位,不可動搖!
然而,大漢帝國的崛起徹底打破了這一規矩。
朝鮮王國的跪舔自然不必多言,朝鮮王國自始至終都沒有出動一兵一卒,清軍京師淪陷後,朝鮮王國的國君就把降表遞給唐鴻誌了……
反正對朝鮮國君而言,誰當老大都無所謂。
新書已出(遊戲降世之亡靈暴君),仍然是這個號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