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宸這個人年近三十,原來是某中醫院的大夫,對宗教領域特別的感興趣,不管是佛道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都有涉獵。算是半個宗教學研究者,而他對道教學尤為感興趣,研究也比較深入。
他提出的這個理念在宗教辦研討會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吳石芒、白多祿等人對此持反對態度。這種分蛋糕的事情臨高教會是不希望看到的。特別是吳院長,盡管他到現在連《玫瑰經》都背不下了,卻一直盤算著要在全臨高開展一次全麵的傳播信仰的“聖戰”,拔除全部的舊有信仰了。
吳石芒的反對並非是出於信仰――他隻是不希望來個對手和自己分一杯羹。一個新的宗教首先要擠占宗教辦的資源,其次會造成傳教的困難。他在發言中列舉了雙方爭奪信徒將會造成的許多後遺症。
但是張應宸的提案獲得了何影的支持。全縣的宗教調研活動是他發起主持的,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看何種宗教形態能夠更適合本時空土著的需求。何影很清楚執委會的思路:在臨高引入天主教――不管耶穌會對此抱有多大的熱情――臨高的天主教會本質不過是未來的新宗教的一張皮,新的軀體將在這張皮後麵演化,最終變成一個穿越眾完全掌握的全新宗教形式。
這個終極目標宗教辦的每個人都很清楚,但是吳神父最近的活動引起了何影的極大的關注。吳石茫不遺餘力的健全教會組織,積蓄教會財產,大搞移風易俗,搞傳教士培訓……顯然,老吳是準備搞國教。
他為此事應該如何應對而苦惱。從眼前來說吳石芒的思路對整個穿越集團來說是有很大的推進效果的,從反麵來說,這個推進效果都最後必然會造就一個羅馬教廷式的教團。何影很清楚,元老院不會喜歡一個強大的教團。他們需要的是工具,徹底的工具。就算是最關心宗教辦建設的文總,也多次在指示中提到過:要注意教會建設的“度”的問題。
張應宸的想法給了他一個啟示:壟斷是危險的,隻有競爭才會造就良性循環。
為此會後何影向執委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將張應宸的具體設想彙報上去。這種事情牽扯到意識形態領域,不是他可以擅專的。
批複是文總寫得,第一句就是:“在一個光明神領域之下,任何宗教形式都可以討論的。”
何影有點莫名其妙,怎麼忽然冒出個“光明神”來?難道文總準備自己也搞個什麼教會?再往下看,又是一句:“道聖者,如老、莊流,皆光明神大天使長麾下之大天使也。巴勒斯坦木匠子基督氏者亦仿。”
“原來如此!”何影有點明白文總的意思了。他通知張應宸正式找來談話,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何主任,您還是移步到我的辦公室來比較好。我有很多東西想給你看,帶過來不大方便。”張應宸在電話裏說。
於是何影就往他的辦公室去了。張應宸的辦公室就在院子裏。相比臨高教會的規模來說宗教辦是個很小的衙門。當然他們也不便在臨高修院裏辦公――現在是和黎苗事務辦公室合用一個院落。後者平日裏幾乎沒有人,院子裏很安靜,花壇裏花木蔥蘢,很有古典中國情趣。待在院子裏幾乎感覺不到外麵的喧囂。
張應宸的辦公室布置很雅致,充滿了傳統情趣。屋子裏的家具字畫擺設,都是當初他從合作社裏花自己的錢買來的,而不是計委配發的現代主義的家具。
張應宸正在坐在紫檀竹節椅上戴著耳機奮筆疾書,手邊是一台便攜式的CD機。紫檀的書桌上陳列著文房四寶,也有臨高本地自製的蘸水鐵尖筆。一個花梨木三層格架上整整齊齊的排滿了書籍,這是他私人出錢托廣州站采購的明代書籍。大多數是道教方麵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