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節 衛生部的收購行動(3 / 3)

生藥鋪潤世堂的經營,倒還算過得去。本地的藥鋪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的,零星藥攤或是中醫自己配藥的,多半是從他這裏進貨。原因無它:但凡中藥材,多半都要經過炮製。臨高縣隻有潤世堂才有炮製過的藥材。

劉三自從在農場種藥材開始,就從藥圃裏幫忙的長工口中知道本縣有這麼個地方。出於本專業的好奇心,自然很想見識下大明的藥鋪是什麼模樣,局勢一穩定下來,他就去登門了。

潤世堂的掌櫃和上下夥計,開始看到一“髡賊”來拜訪,都有些敬而遠之,但是時間日久,發覺這“髡賊”雖然是海外人士,對醫理藥性所知甚多,特別是藥材方麵的擁有極為豐富的知識。既然有共同的話題,慢慢的也就熱絡起來。

因為醫藥短缺,劉三經常要給給人配些中藥,自產的藥材不全,他都上這裏來購買,也算是本店的大客戶之一了。

潤世堂的門麵挺氣派,高屋敞軒。橫楣上懸有金字的大匾。隻是日子久了,已經有些剝落。台階下也長出了不少青草。

整個房子前店後場,另附宅院,看得出當年是花了不少錢的。劉三聽店裏的夥計說過,潤世堂的老掌櫃出身廣東的藥鋪世家。當年到臨高來,是頗有一副開業立基的雄心壯誌的。想到這裏,劉三心裏不由得暗暗蹉歎。

一踏上青石台階,隻覺得一股涼氣襲來,在炎熱悶熱的天氣覺得很是舒服。

“劉先生來了!”幽暗的店堂裏傳來了夥計的招呼聲――他在這裏已經是熟得不能再熟的客人了。

裏麵早有人迎了出來,卻是本店的管事劉本善。劉本善五十多歲年紀,聽他說從十一歲在跟著老掌櫃學徒,算是鋪子裏的“老家人”了,鋪子裏平常的事務都是由他處理。

“買賣興隆!”劉三照例抱拳客套道。

“托福!托福!”劉本善不以為意――反正自他當學徒開始,這潤世堂的買賣就這樣,不死不活,勉強度日,幾次遇到大危機,原以為挺不下來,結果也混過來了。

劉三掃了一眼店堂,黑黝黝的木櫃台上整齊的放著各種器具,擦得一塵不染,後麵的藥抽屜上的銅件也都閃閃發亮――買賣再蕭條,規矩一點毫不含糊,這也是他喜歡上這裏來的原因,沒有任何的敷衍和馬虎。

如果這是家很爛的店鋪,他才懶得來收購,直接自己開一家把它擠垮就是了。

小夥計送上熬製的枯草茶――因為生意不好,這鋪子裏已經多年沒招收過學徒了。這個所謂的小夥計,也有二十出頭了。古人講究終身就業,一旦從業,隻要買賣還做得下去,夥計沒有嚴重的違紀行為,大夥也就盡量湊合。

潤世堂的買賣自打老掌櫃過世之後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夥計的規模也就始終保持在六七個人,前櫃後場,一應業務都包括在內了。

劉三喝了一口茶,這家的枯草茶熬得地道,又用井水湃透了,喝起來清潤爽口,很是祛暑。

“楊掌櫃不在?”劉三每次來,楊掌櫃總是很快就出來見客――他對澳洲人的醫藥很有興趣,特別是對澳洲人用針把藥水注入人體治病的方式,尤其感興趣,常常打聽其中的道理。劉三也把一些諸如肌肉注射、靜脈、動脈、微生物感染、抗生素之類的現代醫藥學的基本原理講給他聽,把個楊掌櫃鬧得欲罷不能了。傳統中藥店往往是醫藥不分家,掌櫃夥計多少懂些醫術。對這樣一種前所未聞的新醫術自然是興趣濃厚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