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她知道的有限信息,邱晨對這個工部員外郎李銓給出了一個不算壞的推評,品性不錯,技術過關,若是能把這樣的人請過來幫著設計莊子的水利工程,那簡直是最妥當不過了。
至於怎樣才能打動這個人來幫忙,邱晨還要好好地打聽打聽、琢磨琢磨。
“你打聽打聽,哪裏有懂水渠修築的人,咱們可以高薪請來,幫咱們設計一下……這個不是一件容易事,弄好了要用上幾十年上百年的,所以做就要做到最好……”說著,邱晨又道,“咱們可以定製陶管做成輸水管道,並在筒車、翻車上銜接儲水箱與陶罐連接,進一步提高水源水位的同時,也可以避免灌溉過程中水的損失,從而更大程度提高灌溉效率。”
大興最初聽著略略有些不以為然,定製陶管鋪設管道費用很大不說,主要是他覺得沒必要。
邱晨也知道這個時代跟人說節約水資源無異於笑談,但從另一方麵來說,這個生產力極度低下的時代,有時候水確實比油貴也是事實。而且,節省水源的同時,也意味著大大提高勞動效率,這在僅僅依靠人力、畜力的時代同樣重要。
略略斟酌了一下,邱晨解釋道:“這就如同咱們修建的水渠,若是風調雨順的年景自然會功用不顯。但今年風調雨順,誰能知道明年會不會發生大旱大澇?咱們建了水渠,溝通水路,一般的雨水已經不怕了,但若是大旱年景,每一滴水都極其珍貴,有了陶罐行水,不但免了引水占用耕地的弊端,而且最大程度的利用每一滴水來緩解旱情,保苗保墒。大雨不怕澇,大旱有水澆,這才是我們花費這麼大財力物力人力修建溝渠水澆設施的最終目的。”
大興聽得直發愣,千百年來,種地都是靠天吃飯的事情,若真如太太說的,不怕旱澇,那莊子該是何等前景美好?
邱晨掃了愣怔怔的大興一眼,淡笑道:“就是豐水之年,本來需要車上一天的水,能用半天就車完,省時省力不是更好?”
聽出邱晨語言中的戲謔,大興眨眨眼露出一抹窘色,卻也掩不住一臉的興奮道:“太太所言極是……隻不過溝渠過水量大,用陶管不易,不若地頭的引水涵溝用陶管,溝渠……待秋後水枯之後,加用三合土夯實,同樣能夠防止水滲漏損失。而且,用三合土夯實過的溝渠,也能減輕淤塞,遇到大水也可避免崩落塌陷,比平常的黃土溝渠要牢實的多。”
邱晨琢磨著點了點頭,囑咐道:“這事兒若是能夠讓河工上的李銓李大人幫忙指點一下最好……你這幾日也順便打聽一下李大人的脾性、喜好,到時候我們也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