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前工部尚書被害的原因終於真相大白。
宮中貴人的腰牌金貴,數量不多,每一塊都有記錄,據刑部調查,四年前皇後曾有一次腰牌補製的記錄,時間與前工部尚書被害的日子相近。
但當時宮人報的是遺落在宮中的荷花池,皇後身邊的內官也閉口不承認此事,可是腰牌製作特別,做不了假。
經刑部核實,蘇少夫人送到刑部的腰牌是真,從而證實宮人撒謊。
刑部當即對內官下了一道重刑,內官承受不住,終於交代所有。
六年前,先帝批下徹底整修沂河堤壩的提議,此事由晉王負責,先帝撥下銀兩後,晉王先挪用了大部分。
一年後,修建方案確立,前工部尚書聞慕清接手安排施工,而他每每采購石料,上頭總是撥不出銀兩。
一而再的出現這個情況,他也發現了異常。
然而那時候當今的皇上已經登基,晉王深受器重,他多少有恃無恐,便主動找了聞慕清,讓他配合遮掩此事。
奈何聞慕清公正清廉,不願意同流合汙。
皇後為了防止此事敗露,便聯合聞家大伯聞光啟暗害聞慕清。
那夜城外根本沒有橋梁出事,不過是皇後找人假傳消息,等聞慕清大人到達附近,便有皇後的內官尋個借口將聞大人帶走。
聞光啟一早安排了人手,等聞慕清出現在指定的地方,他們立刻現身按住聞慕清大人。
毒藥是由聞光啟親手喂下。
這是皇後要求的。
隻有聞光啟的手也髒了,他才能被信任,才有被提上工部尚書的資格。
果然,聞光啟上位後,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全心配合晉王,將沂河堤壩的事掩蓋的嚴嚴實實。
聞光啟在沂河堤壩案中已經被證實配合晉王貪汙,隻是當時聞慕清被害的事還沒有曝光,得了這份口供後,聞光啟已死,刑部隻得找上聞光啟的遺孀沈氏。
原來沈氏也參與了當年之事。
她見案情明朗,懼怕再受牽連,沒有做任何狡辯,主動將涉及此事的證物盡數上交。
都是一些聞光啟與丹華殿聯合密謀毒害聞慕清的書信。
如此,刑部又得幾樣鐵證。
結合蘇少夫人提供的其他人證和物證,刑部最終判定:皇後謀殺朝廷重臣罪名成立。
毒殺清廉之官,且事關青州堤壩,百姓對皇後的怨憤更甚,眾口一致要求嚴處。
皇上雷厲風行,在刑部結案當天晚上便搬下廢後旨意。
明玉閣。
“皇上還真心狠手辣,一點夫妻和父子之情都不念”,鳳漣漪輕輕出聲,美眸流轉間滑過嘲諷。
上官雲澤搖搖折扇,故作一歎,“最是無情帝王家”。
想到皇後和晉王的下場,鳳漣漪再道,“什麼文德帝,哪來的德?根本是狼心狗肺!”
沂河貪汙案發生在六年前,那時文德帝還沒登基,晉王還隻是一個沒有封爵的皇孫。
挪用修建沂河堤壩銀子這樣的大事,哪是他敢做的。
就算晉王有這個膽子,也沒有那個能耐。
那筆巨款究竟落到誰手中,又用在什麼地方,隻怕文德帝是最清楚的一個。
蕭瑾聽著兩人的對話,勾唇淡笑,沒有出聲。
帝王之家本就是如此。
沒有夫妻之情,沒有父子之情,更沒有兄弟之情。
若是講情,便也坐不到那個位置!
“不過,皇上雖躲過了此事,但是皇後和晉王被廢,好歹他也失了左膀右臂”,上官雲澤再次開口,聲調慢悠悠,隱著淡淡的欣慰。
這些年皇上表麵上更加寵愛翌貴妃,可是哪怕皇後和晉王多次敗在翌貴妃的手段之下。
皇上頂多就是冷待幾天,從沒有實質性的處罰。
在他們之間沒有利益衝突時,也許文德帝對皇後和晉王還念著幾分夫妻之情和父子情。
可是這並非真正的原因。
最讓皇上顧及的,不過是皇後和晉王背後的勢力。
皇後的娘家極為繁榮,與上官府一樣有著深厚的根基,在皇後嫁給皇上開始,一直暗中支持皇上奪嫡。
這些力量不容小覷,可謂文德帝登基背後的最大功臣。
文德帝登基後,他們的力量越發壯大,文德帝也用的越發得心應手,很多時候都依賴他們的力量。
可是他們看重的並不是文德帝,而是他身邊的皇後和晉王。
他們在等帶有自己血脈的晉王繼承大統,繼續自己的繁榮。
如今,晉王和皇後被廢,等於皇上親手將他們的盼頭掐了。
他們不會相信皇上,也不會選擇皇上,他們隻會再培養一個新秀,成為延續家族的希望。
可是在此之前,需要很長時間去準備。
在這段時間裏,他們便成了無主的力量,不再被任何人輕易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