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中秋,月色清冷。一陣風吹來,坐在小車上的孔明不由地一陣哆嗦。戰爭已經進行了好幾個月,但絲毫沒有結束的跡象。他知道上天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軍中事務繁多,連日以來,孔明就沒有好好睡過,但他仿佛像打了雞血,感不到絲毫困倦。更要命的是,他不怎麼想吃飯。他知道這不是個好兆頭,他的對手司馬懿顯然也知道這一點。前幾天他托人給司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衣服,想逼他出戰。這家夥竟然神色不變的收下了,這樣的對手是可怕的,想當年韓信不就是因為能忍受胯下之辱才成功的嗎?為將之道,先修其心,“主不可以怒而興兵,將不可以慍而致戰。”能忍難忍,方能成功。作為將帥,司馬懿在修習心術、磨練定力方麵至少是合格的,不,準確地說應該是優秀的。這家夥最擅長的就是做縮頭烏龜,不然,他怎麼能躲得過曹操的猜忌。果然,司馬懿在收下衣服後,對諸葛亮的飲食起居煞有興趣地打探了一番,然後放使者回去了。孔明明白司馬懿在想什麼,對司馬懿來說,穿什麼無所謂,甚至不穿衣服也沒什麼,隻要能熬死他的對手就可以。
上天總是公平的,自古以來才子都是弱不經風的。既有過人的智慧又有強健的體魄,世上哪有這種事?周瑜死時才三十六歲,郭嘉歿年也不過三十八歲,相比之下諸葛亮應該感到寬心。畢竟他常年軍務倥傯,又殺伐太過。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前者火燒藤甲軍時,他曾仰天長歎,此舉雖不得已,但也必損陽壽。此刻,在這五丈原之上,這位二十六歲即隨先主劉備出山的少年已經不再年輕,他須發皆白,再也不能抱膝長嘯,快意恩仇。這個世界唯一能打敗你的不是你的敵人而是歲月!他想起先主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甚至他的對手曹操、郭嘉......,昨日音容猶在,此刻卻不知魂歸何處,隻有這秋風在空穀中輕聲嗚咽。他想起他的老師司馬徽曾經對他說過的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說這話的還有他的好友崔州平,“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時也,命也”,孔明常歎一口氣,心裏想,“難道一切都無法挽回?蒼天啊!何不假我以數年,讓我完成先主遺誌,一統中原?”“丞相,何不行祈禳之法?”孔明正思考間,旁邊的薑維插話了,仿佛像看透了諸葛亮的心思,這個從魏國投靠過來的年輕人深得孔明真傳。近來,他看到天上的三台星,主星幽暗不明,又見孔明愁容滿麵,心中已猜到七八分。此時他迫不得已的對自己的恩師說,“師傅,事在人為,您素諳祈禳之法,何不逆天改命?況北伐大業,非為一己之私,乃為天下黎民百姓著想,上天一定會多加眷顧。”孔明沉吟良久,緩緩說道:“天雷無妄,天意不可測,今權當了卻心事吧。伯約,你於明日子時引甲士四十九人,著黑衣黑袍,環繞賬外,不可放入外人。我自於帳中施法。”薑維領命,諾諾而退。
第二日,孔明讓人於賬中擺放一案,案上置香花果品等物,案下設一墊。案旁置一主燈,設於乾位,周圍依次按坎、艮、震、巽、離、坤、兌等順序設七盞小燈,合為八卦。酉時,孔明沐浴更衣,於墊上盤其雙腿,覆手掌於膝蓋之上,閉目養神。一刻之後,孔明先默念咒語,再拜祝曰:“亮本一耕夫,死不足惜。無奈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敢不報,大業未酬而陽算將盡。今謹告上蒼,伏望垂憐,乞加一紀,使君恩得報,下民得救,不勝感激!”祝罷,孔明仍閉目盤坐,如此已過六夜,再有一日,便可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