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顧氏汐寧(上)(1 / 2)

隆元三年二月底,大靖朝延續了三個多月的寒潮終於退去,薄薄的春意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邁著怯生生的步伐姍姍而來。

隨著春意的降臨,沉靜了一個冬日的奉安城也跟著喧囂起來。

隆元二年九月底到隆元三年二月,這四個多月時間,大靖朝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日子都不太好過。

至於原因,還得從去年七月說起。

去年七月中旬,大靖的老對手西梁突然派了使臣前來求和。

西梁使者說,兩國交戰多年,彼此都大傷元氣。

為了避免更多傷亡和生靈塗炭,西梁願意放下幹戈,與大靖握手言和,定下二十年之內,互不犯邊、並互通貿易的條約。

為表誠意,隻要大靖同意言和,他們將先行撤回囤於隆城的二十萬大軍,隻留五萬基礎護城軍。

隆城和大靖的夕寧城一樣,對於西梁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即便是沒有戰事的時候,隆城也會有五萬常備軍。

否則,這座城池一旦有失,敵軍就能長驅直入,直指己方腹地。

大靖和西梁為當世最強的兩個國家,無論是哪方,都不敢將已方最具戰略意義的城池毫無遮擋的暴露在對方的鐵騎之下。

而大靖和西梁向來不和,這種敵對狀態已經持續數十年,四年前更是達到頂峰。

四年前,西梁聯合周邊兩國,不顧一切的朝大靖發起猛攻。

鎮守西境的威勇侯顧瀾誠和他的兩個兒子在這一戰中雙雙身亡。

顧瀾誠的女兒,年僅十六歲的顧汐寧臨危受命,拚死守住了夕寧城。

此戰之後,她接替其父,執掌顧家軍,正式鎮守西境。

從此之後,大靖和西梁就陷入了不死不休的局麵。

顧汐寧接掌夕寧城四年來,與大梁發生的大小戰事一共有一百二十一場。

最狠的一次,顧家軍衝開了隆城的大門。

眼看著就要拿下隆城的時候,西梁上一代、已經卸甲歸田的老戰神率軍趕來,雙方苦戰了一天一夜,又把隆城給奪了回去,大靖、西梁兩國繼續陷入僵持局麵。

在這四年間,顧汐寧斬殺了西梁三任駐隆城的主將,其中包括四年前犯邊的西梁統帥-同時也是西梁國太子的拓跋峰。

按理來說,在這種仇恨的不斷積累下,大靖和西梁除非一國滅亡,否則不會有緩和的餘地。

可西梁的皇帝不知抽了什麼風,突然派了使者前來求和。

大靖上至君王,下至黎明百姓,對此都感到很驚愕。

不過西梁提出的條件確實很有誠意,大靖的文武百官聽後都頗為心動。

這幾年持續不斷的戰爭下來,不僅是西梁累了,大靖也疲憊不堪。

再不休生養息,隻怕很快就要被周邊幾個不如他們的國家取而代之。

出於這樣的心事,大靖君臣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與西梁使臣談了半個多月,終於在八月初達成和談協議。

和談一成,西梁那邊就按照協議,撤回了隆城的二十萬大軍,隻留五萬守軍。

大靖見西梁那邊果然信守誠諾,也沒有生幺蛾子的心事。

待確認這二十萬兵馬確實撤離了隆城之後,嘉和帝就下旨宣顧汐寧回京。

顧汐寧十六歲臨危授命,接掌夕寧城至今已經整整四年。

她一個大姑娘家,在邊關浴血廝殺了這麼些年,現在已經二十歲了,再不召她回京,嘉和帝都覺得自己有些太不近人情。

九月中旬,顧汐寧奉旨回京,結果走到離京城不足百裏的時候,西梁出爾反爾,突然聯合其他幾國朝夕寧城發起了猛攻,夕寧城危在旦夕。

嘉和帝又驚又怒,立即命令顧汐寧折返前線。

因失了先機,大靖在西境的這場仗打得十分艱苦,期間夕寧城數次被敵軍撕開了防線,差點就被攻破。

大靖朝上至嘉和帝,下至普通黎明百姓的目光都彙聚到了西境。

邊關不寧,加上這一年的冬天出奇的冷,往日繁華喧囂的奉安城自然而然的就顯得格外安靜。

直到今年二月初,顧汐寧一舉攻下了隆城,擊潰西梁聯軍的捷報傳回奉安,大家夥提著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

如今戰事已經結束月餘,加上寒潮的退去,安靜了數月的鳳安城隨著初臨的春意一起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