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的趙錢孫與其他出國來刷盤子的人不同,那些人有的保持著積極的幹勁,有的麵對生活失落而認命。但趙錢孫卻是平淡,仿佛生活的任何事情都與他不相幹似的。
後來俞姐姐問過他,那個時候趙錢孫隻是淡淡的說道:“我不管幹好幹壞都無所謂,幹好了,我成功。幹壞了,我就回去繼承我大爺爺的農場。上次他還打電話跟我說他賣大麻賺了好幾十萬美金。”
那個時候俞姐姐以為趙錢孫是在開玩笑,畢竟那個年代美國賣大麻也是犯法的。
再後來,趙錢孫寫了一本書,叫做《唐山大地震》,講述的是唐山大地震前一個星期,一個工廠的青年愛上了一個女工,但是這個女工的父親是反革命,所以家裏不同意。一天晚上青年沒有告訴任何人去一初廢棄的廠房和女工私會,結果那天晚上他們遇到了大地震,被埋在了廠房下,兩人互相鼓勵,互相安慰,等待了五天之後終於獲救的故事。
但這個故事最震撼的地方不是愛情,而是選擇,在軍人救援的過程經常麵臨著太多的選擇,是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是保住腿,還是等待那一絲的可能;軍人是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去拯救那奄奄一息,已經沒有多少生存希望的兒童,還是把時間留給去拯救那些還有獲救希望的人。
這本書雖然在小範圍內引起一點轟動,但也是隻有一點轟動而已,書賣的並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聽趙錢孫說賣到五萬本之後就賣不動了。
不過趙錢孫卻因為這本書認識了詹姆斯·卡梅隆,俞姐姐對於詹姆斯·卡梅隆並不是很熟悉,直到打聽過後才知道他是《終結者2》的導演,那部電影她看過,不太喜歡,就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在打打殺殺的電影。
聽說詹姆斯·卡梅隆要拍一部叫做《泰坦尼克號》的災難電影,據說這部電影的預算高達兩億美金。當時俞姐姐聽說了這個數值之後就感覺美國人真瘋了,兩億美金可是將近二十億人民幣。而去年中國大陸一年上映的電影總票房都沒有二十億人民幣。
後來趙錢孫告訴她這部電影以後絕對會增加預算。
趙錢孫之所以信誓旦旦,那是因為詹姆斯·卡梅隆看了《唐山大地震》這本書之後,認為趙錢孫寫的這本書的理念和他正要拍攝的電影十分相似,所以邀請趙錢孫撰寫《泰坦尼克號》的劇本。所以他對於這個項目有了解,對於詹姆斯·卡梅隆這個人也有一定的了解。
隻是兩人合作了三個月之後,趙錢孫無法忍受詹姆斯·卡梅隆的脾氣,便離開了《泰坦尼克號》劇組,退出了《泰坦尼克號》的編劇工作。
隻不過由於趙錢孫寫得劇本最符合詹姆斯·卡梅隆的理念,所以最終劇本上保留了趙錢孫的署名權。
俞姐姐也是那個時候愛上了這個比她小五歲的大男孩,認為他不懼強權,不卑躬屈膝,是有著一個男人的樣子。若是其他華國人,遇到這樣一個機會,恐怕就是受盡了屈辱也會忍耐下去。